巴中都市网 发表于 2019-3-14 14:20:30

[特产]恩阳古镇锅盔


      恩阳古镇上的锅盔制作可追溯到秦朝时期,当时秦人制作的锅盔,个儿大、饼厚、瓷实。据说锅盔最初不叫锅盔,因其外形酷似树墩的横截面,因而被叫做墩饼。当时秦军行军时士兵配发的墩饼,一个都有五六斤重,一个墩饼的直径大约在50—60厘米左右,厚度也都在15厘米左右。而且士兵的携带方式也很独特,两个墩饼为一组,在每个墩饼上钻两个眼儿,用牛皮绳系好,前胸、后胸各搭一个,如同民间过去常用的褡裢子一般。这一特殊的携带方式在突遇作战时,墩饼竟成了极好的单兵护具,起到了盔甲(防弹背心)的作用。更难得的是,敌军射过来的箭,扎在墩饼上,被秦军士兵拔出来后,又可用来射杀敌军。墩饼能“吃箭”,也成了秦军获胜的一大法宝。而后士兵们便把墩饼唤做“锅盔”,即用锅烙出来的硬面盔甲。恩阳古镇上的“锅盔”也由此而名声大振。
                                                https://ss2.bdstatic.com/70cFvn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978413247,3519064479&fm=26&gp=0.jpg

“锅盔”作为以前出门路途上的主要干粮,也有着突出贡献。锅盔的保质期比较长,适合长时间存放和携带,这和锅盔的用料及制作方法密不可分。锅魁品种繁多,从味别上分:甜、咸、白味、五香等;从用料上看,则有芝麻、椒盐、葱油、红糖、鲜肉等;从制作方法上:又有包酥、抓酥、空心、混糖等。锅盔的制作方式非常讲究,要用上好的小麦面粉,用水搅拌,和成面团,待发酵后用擀面杖擀成大圆饼,置于平底大铁鏊中,用文火慢慢烙之,炕干水分、皮微焦黄而瓤干香醇。锅盔即使在炎热的夏季,放上10天半个月也不会起霉变质,适合长时间保存食用,营养完全可以胜过今天旅途中的方便面!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3313975914&di=1c0a93c945c48297e1b260c2974c0c70&imgtype=0&src=http%3A%2F%2Fpic2.zhimg.com%2Fv2-332a1abdaa7dc95ee06627fe4e417109_b.gif
      恩阳古镇上锅魁的花色品种是很多的。常见的有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也有做成半圆形和卷瓦状的。在各式各样的锅魁中,除圆形的白面锅盔外,还有表面粘有芝麻的椒盐酥锅魁;面粉中揉入有红糖的混糖锅魁;加有葱、盐的葱盐锅魁;包有白糖馅的白糖锅魁等!恩阳古镇上至今还流传一首民谣:“棒槌敲得叮当响,锅魁烤得两面黄,香气飘散十里外,不信你来尝一尝”。(作者:杨四川2017,来自麻辣论坛)
                                       https://f10.baidu.com/it/u=775158386,754542034&fm=7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特产]恩阳古镇锅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