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南江断渠公园
南江县城东两公里处的龙山(又名龙来山),有一条长十里的天然断渠。从山上斜截到山下,有直有曲,在这座山间形成一条大沟渠。渠的最宽处有十来米,最窄处只有一两米。断渠头顶龙山,尾环几水,峰回路转,沟壑纵横,怪石峥嵘,绝壁雄立,岩洞密布,鸟道迂回,林木繁茂,奇丽荒美。
断渠并非水渠。据地质考察说,断渠是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侏罗纪晚期的造山运动时,由于向心力不平衡而形成的裂变地貌。
断渠分前、中、后三横渠加一纵渠。前渠进口两处,均设有寨门,寨内道路曲折。中渠左段,有新石器时代人类磨制石器的工场,古人磨制石器的砺石遗踪到处可识;右端有天然洞穴,可容人数百。后渠,纵贯于龙山八百余亩的青松林之中,天生石桥、飞来石,独具风韵。
南进登320多级台阶入前渠。渠内石径回环,藤蔓悬壁,巨石杂陈,乔灌通幽,渠道深浅纵横,高低回旋,时而如阴曹地府,时而如金光大道。 从东门人,四处石海洞天,数以万计的石形,百态千姿,奇峰成阵。人人其间,只听到人语而不见其人,令人领悟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神秘。断渠中各种形态的怪石星罗棋布,可谓是宇宙微观,石阵大观,大自然的杰作。有天生的石屋、石桥、石船、石人、石马、石龙、石)厦、石鹰、石兔、石印、石蛋,或尖如仙人带剑,或圆如金菇出土,或方如断柱倒置,或扁似蚌壳开窍。其石从远古至今,历亿万年日精月华的照耀,演绎出无数惊天动地、醒世骇俗的传奇。望夫石、三生石、金镶石、玉卵石、七星石、朝阳峡、太虚洞、一线天、舍身崖、还魂路、野人谷……一块石头就是一个故事,一处石景就是一个传说。断渠的石是诗、是画、是情、是爱、是传奇、是神话。
断渠西侧的纵渠又名“野人谷”,荒美粗犷,神奇雅致。古人有诗云:“栖宿免劳青嶂萝,攀跻应惬碧云心。三秋果熟松梢健,任抱高枝散夜吟。”谷内巨石磊依,怪石嶙峋,古树参天,渠峡相通,河寨相连。渠上龙山,八百亩松林,笔直挺拔,疏密有问,松茸铺地,杂花生树,松涛阵阵,时有野兔、松鼠出没其间。
断渠留下了远古人类的生活奇迹。20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断渠陆续发现了原始人的砺石场和远古人类的股骨化石,出土了一大堆石锄、石斧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片,证实了古人类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大量“剪边五铢钱”在断渠的发现,证明古人就利用断渠的天然洞面和有利地形在这里垒墙建寨,聚居生活。至今可以看到古人曾经聚居生活过的痕迹。岩石间、洞庭里、低洼处、石壁下……凡是可以遮风避雨、搭棚栖身的地方,寨墙、石刻依稀可见,诸如“福兴洞”、“长岭四大房占”、“廖光顺寓此”等等。不少的石碾、石碓、石灶台等生活用具至今隐没在荆棘丛中。古人为防御外敌侵扰,在渠内大兴土木,修建了“四方寨”、“三春寨”等。“三春寨”,传说是北宋初陶三春的丈夫郑恩,字子明,在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被赵匡胤杀掉,陶三春为了避难逃到今南江县城附近所建的寨。“野人谷”是陶三春训练“巴字军”的地方。
断渠中还有当年的“红军寨”。前渠内一巨大石岩,外侧垒以石墙,中间隔以石门,成为两问百多平方米的天然居室,此室名“太虚洞”,是当年红军的临时医院。
20世纪末期,南江佛教协会在断渠西缘建起观音殿、龙华殿,香火缭绕,信徒常来此活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