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都市网 发表于 2019-3-14 13:51:01

[文物]通江县明朝以后文物

      一、“金玉满堂”压胜金钱(明)

      质地金,圓形方孔,直径2.3厘米,重2克,含金量87%。手工制作,工艺粗糙,平面无廓线,穿孔四角阳刻一线条与钱边缘相连,币面为四等份,又称四出钱。四字之每一等份内刻一字,一面刻“金玉满堂”,另一面刻“长命富贵”,均为楷书阴刻。
      明代墓葬出土,1989年5月诺江镇城东村民在闪塘湾挖土时发现。收缴回通江县文物管理所收藏,保存完好。
      二、黑釉瓷瓶(清)
      质地瓷,清代早期烧制,高29.5厘米,口径9.4厘米,底径9厘米。敞口、卷沿、圆唇、束颈、溜肩、圈足。瓶内壁及外底施青白釉;外部素面无纹,通体施黑釉,圈足露胎,器底有青色“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两行双圈楷书款。釉色漆黑,光亮如镜。
      1988年5月陈河乡上陈家坝村村民陈如宝在房前田里取土制砖时挖出,被流散到社会上。后在乡治安室的配合下,于1988年8月追缴回通江县文物管理所收藏,保存完好。
                                             data/attachment/forum/2019314/4efd1437660255.jpg

      三、中共川陕省第四次全省代表大会代表证(1933年)

      质地绸,红色,长方形,竖式,纵22厘米,横10.4厘米,单面印,黑色字体,正面四边加细黑色边框两道。代表证上的文字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印有“中国共产党川陕第四次全省代表大会”正楷字,其下为镰刀、斧头、五角星交叉组合图案。中部用双条竖线分成三立行,中间印“代表证”三字,左边为“恩阳县六区一乡一村”字。下部为“孙国凡同志”及编号“(省1977)”。代表证上边框外有代表证号“187”,边框外的编号均用毛笔填写。
      该代表证原为通江县文化馆收藏,1982年移交给通江县文物管理所收藏,保存完好。

      四、消灭刘湘手榴弹(1933年)

      质地黄铜,合范铸造。该手榴弹,又称地瓜手榴弹,高10厘米,由两半构成,弹壳外部饰菱形纹,腹部一周铸四个直径分别为2.1、2.6、2.4、2.5厘米的圆,并在圆内铸“消灭刘湘”四个字。消灭刘湘手榴弹是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在通江建立的兵工厂制造的武器之一,它对胜利粉碎蒋介石授意四川军阀对川陕苏区进行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巩固和扩大川陕革命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这种形式的手榴弹共有五枚,收藏于通江县文物管理所,保存完好。
      五、赤化全川手榴弹(1933年)

      质地铜,合范铸造。该手榴弹,又称地瓜手榴弹,高9.4厘米,由两半构成,弹壳外部饰方格纹,下腹一半铸有“赤化全川”四字,另一半铸有“消灭刘湘”四字,分别铸在方格内,一格一字,均系正楷阴文。该枚手榴弹上的字与“消灭刘湘”手榴弹上的字朝向相反。

      此枚手榴弹是1989年与仪陇县文物管理所交换得来,收藏于通江县文物管理所,保存较完好。

      六、川陕省壹元银币(1933年)

      质地银,圆体,机铸。直径3.9厘米,厚0.2厘米,重量约26.1-26.7克,含银量为75%-88%,边道和边沿呈齿轮状。正面中心圆圈内铸有面额“壹圆”正楷字;外围上铸“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八字,下铸“川陕省造币厂造”七字,中铸两颗对称的五角星图案。背面中心圆圈内铸镰刀、斧头、地球图案;外围上铸“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十一个字;下铸“一九三四年”字样,均系正楷阳文;中铸两朵对称的四瓣梅花图案。

      此银币有四枚,由通江县文化馆于1982年移交给通江县文物管理所收藏,保存完好。
      七、川陕省贰串布币(1933年)

      质地细白布,长方形,竖式,石印。纵15.7厘米,横8.6厘米。此币由川陕省工农银行造币厂于1933年在通江印制。图案和字均为黑色,每张布币系用墨在细白布两面分别印制完成。

      正、背面底印有两竖行美术字。正面套印镰刀、斧头、五角星、拳头等图案。图案上部印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及“工农银行”三排正楷文字;图案下部印有“贰串”面额及“一九三三年”字样。币背中间印有一齿轮图案,并在上面加盖一方形印章,印文模糊不清。
      1952年中央访问团川北分团在通江访问时征集。1982年由通江县文化馆移交给通江县文物管理所收藏,保存完好。
                                  data/attachment/forum/2019314/f9961437660254.jpg

      八、川陕省壹串纸币(1933年)

      质地白色道林纸,长方形,横式。长12.5厘米,宽8,5厘米。此币系川陕省工农银行造币厂于1933年在通江制造,用红、蓝、绿三色套印而成。

      纸币正面中间印有列宁头像;头像两侧印有大写的黑体字“壹串”,并在二字上套印红色五角星图案;头像上部的“工农银行”及弧形排列的“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字样与头像下部的英文对称;英文下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三年”款。纸币的右边印有“增加工农利益”,左边印有“发展社会经济”,左右成八字对称弧形;纸币四角皆印有篆书的“壹”字。正面图案均为蓝色。
      背面白色底绿色图案,中间印有一只强有力的拳头,象征砸碎旧世界。右下角盖有朱文印一方。

      1982年通江县文化馆移交给通江县文物管理所收藏,保存较完好。

      九、川陕省三串纸币(1933年)

      质地白色道林纸,长方形,竖式。纵15.4厘米,横7.4厘米。四色套印,川陕省工农银行造币厂1934年在通江印制。双面印有绿色底花。

      正面印有绿色粗边框一道及蓝色细边框两道,四角均印有“3”红蓝套色立体字,币面从上至下由五组图案及文字构成。第一组印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弧形排列的字样及“五星”图案;第二组由三位骑在战马上的红军战土组成;第三组印有“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八小时工作”三排文字;第四组印有“三串”面额文字,“三串”左右各盖一正方形朱文印,左为“工农银行”篆字,右为“义斋”正楷字,第五组印有英文“The Worker and Peasants Bank”。

      背面印有蓝色粗细边框各一道,上部印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蓝色字样,字下印有镰)9、斧头图案,中间印有列宁正面半身像,左手拿稿,右手握拳,作演讲状;下部为“坚决保卫赤区”蓝色字样及红色编号“025515”。

      通江县文化馆收藏,1982年移交给通江县文物管理所收藏,保存完好。

                                 data/attachment/forum/2019314/3fb51437660255.jpg

      十、川陕省壹圆纸币(1933年)

      质地纸,长方形,横式。长16.9厘米,宽7.7厘米。此币系川陕省工农银行造币厂1933年在通江印制。双色石印。正、背面四周有0.5厘米的的白色边框,正:,面底色为米黄色,背面底色为淡绿色,图案文字均为草绿色,编号、印章为红色。

      正面中上方为马克思头像;头像上方两侧印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八个字,呈八字形排列;头像左右有大写黑体字“壹圆”面额文字;头像下方有对称的镰刀、斧头及人物造型图案各一组;最下面有“J1I陕省工农银行发行”及“一九三三年十二月”文字;左右下方均有“193711’对称编号,分别印在长2.5厘米、宽0.7厘米的长方形框内。
      背面正中有一绿色地球和红色五星图案,地球的左侧立有一拿枪的俄国工人与地球右侧一站立拿枪的中国农民手拉手,地球上方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字样,地球下方有“1933”字样;左右上部均有“193711”对称编号,中部有对称的俄文大写字母;下部右有“土地归农民”,左有“政权归苏维埃”文字。币面所有文字均为楷书。左下角有“川陕省工农银行印”(为篆文)朱文印一方。
      通江县铁佛镇白鹤梁村流落红军潭政福收藏,于1984年捐献给通江县文物管理所,保存完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物]通江县明朝以后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