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都市网 发表于 2019-3-14 13:32:13

[文化]川陕苏区的创立过程


      西征翻越大巴山

      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根据地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支武装力量。1932年秋,蒋介石为解除他进攻红军中央根据地的后顾之忧,集中30万兵力向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时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的张国熹错误估计形势,认为国民党军己成“偏师”,红军力量超过敌人,恃胜骄傲,麻痹轻敌,准备不足,仓促应战,使红军在强敌进攻面前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在河口地区战斗失败后,主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西征。1932年10月12夜,张国焘和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率红军约两万余人经平汉铁路,越秦岭人陕南,逼近古城西安,经过曲折的战斗,再越秦岭,南下汉中地区。在秦岭南麓的小河口召开会议,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对张国焘转移西征产生怀疑和不满,会上很多人提了不少意见,原来认为转移西征,是为了“杀回马枪”,重返鄂豫皖根据地,眼下却毫无重返的可能。

      红四方面军在陕南拟创建新的根据地,但因陕南连年灾荒,给养困难。总指挥徐向前同总政宣传科长朱光找通江、巴中等地到陕南做生意的人了解情况,张国熹又找巴山“背二哥”证实,得知四川军阀内战,川北防务空虚情况属实,且经济地理条件比陕南有利,便放弃了在陕南立足的训一划,决定进军川北。红四方面军进军川北,事先并没有预定计划,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由徐向前、陈昌浩等少数领导人临时决定的。1932年12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在陕西西乡县钟家沟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进行传达部署,决定立即翻越大巴山,首先是占领通(江)、南(江)、巴(中)。1932年12月17日,红四方面军总部以73师217团为先遣部队,主力于19日相继出发,冒着寒风大雪,两天急行军,翻过大巴山上70里、中70里、一卜70里,共210里的陡窄冻滑山路,于12月l8日进占了通江县北部边界的两河口,守敌一个连闻风逃窜。

      红军人川第一城
      红四方面军到达川北,中共巴中中心县委得知消息,全体同志从通江城出发到川陕边境去迎接红四方面军,因土匪阻路,半路转回通江后,又派吴瑞林(当时叫吴尚德)到通江烟溪场迎接,碰上了红四方面军,并当了红四方面军的向导。有向导引路,红四方面军总部率11、12师直入通江县城,1932年12月25日顺利解放通江城,守敌两个营及当地团防大部被歼。从此通江城成了红军入川的第一个县城。与此同时,红四方面军主力向通江洪口东面发展;73师经涪阳向南江发展,迅速控制了以通江为中心的大片地区。

      当时盘踞川北10余县的军阀田颂尧29军(人称白军),有5个师、两个警卫旅和1个独立旅,其中大部分正在嘉陵江以西参加军阀混战。红四方面军突然出现在川北,使他们乱了阵脚。田颂尧见自己的防区被攻破,慌忙调兵堵击。以罗迺琼第3师、李炜如第1路抵巴中;以刘汉雄第2路抵南江,企图乘红四方面军立足未稳,反攻通江。此时,敌刘茂恩第65师从陕南西乡抵万源。红四方面军决定集中兵力打击田颂尧部。当即以1O师两个团阻击刘茂恩部;以73师由平溪向南江进攻;以11、12师由通江西进,在鹦哥嘴(今民胜镇)打败罗迺琼、李炜如部,巩固了红军在通江的控制区。

      神速解放通(江)南(江)巴(中)
      红四方面军以通江控制区为后盾,乘胜向南江、巴中和通江以南区域进发。1932年12月底,红四方面军73师由平溪抵南江大河口,歼灭白军1个团,南江之敌不战而逃,红军于1933年2月1日解放南江城。2月1日是农历正月初九,全城居民举厅灯火晚会庆祝。1月下旬,红四方面军12师及11师32团经杀牛坪一仗,打死白军500余人后逼近巴中,守敌在红军连战连捷、势如破竹的威胁下,弃城逃窜,1月23日红军进人巴中城。此时,红四方面军11师33团击溃白军第3师一部后,占领平昌得胜山。

      红四方面军解放巴中城时,中共巴中县党支部立即动员群众热烈欢迎红军,主动派人与红军联系,商讨开展当地工作。南江县扩解放不久,驻该县北部桃园寺的军阀杨森之旅长兼渠县县长任炜章所属川北民军武装3000余人,在共产党员张逸民等发动下起义,编入红四方面军独立师。
      从1932年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进占通江两河口,到1933年2月1日解放南江城,仅仅46天就解放了通(江)、南(江)、巴(中)内的绝大部分地区,歼敌3个团,击溃敌8个团,初步实现了进军川北的战略任务。

      创建川陕根据地

      红四方面军解放了通江城后的第五天,即1932年12月29日,在通江城成立了以旷继勋为主席的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作为省工农民主政府的临时最高政权机关。解放了通江、南江、巴中后,部队就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1933年工月,赤北、赤江、红江、南江、巴中县委成立,2月,在通江城召开了中共川陕省第一次党代会,选举了袁克服、曾中生等37人组成的省委,袁克服任书记。会后很快粉碎了田颂尧发动的“三路围攻”,根据地又新成立了广元、嘉陵、恩阳、仪陇、江口、苍溪、万源等8个县委。1933年2月,在通江城召开了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选举熊国炳为主席。
      1933年6月,中共川陕省委在通江县新场坝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作出了《目前政治形势与川陕省的任务》的决议,内容是消灭四周敌人,巩固己得胜利,形成伟大的红军,争取苏维埃政权在西北一省的胜利。具体任务是扩大红军、游击队、赤卫军;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健全工会组织,实行劳动法令;健全和加强苏维埃政权和共产党、共青团组织;开展白区工作等。会后,川陕省委迁驻巴中中学。这次会后,周光坦继袁克服后任川陕省委书记。

      1933年8月1口,在巴中城召开了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熊国炳仍选为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这次会后,前线红四方面军大捷,占领了渠县、营山、宣汉、达县等地,设置了渠县、营山、长胜、红胜、宣汉、达县、城口7个县,并建立了县委。同时在镇巴县坪落还建立了陕南县委。是年10至11月间,川陕省委又迁驻通江城,布置粉碎刘湘发动的“六路围攻”。1933年12月在反“六路围攻”中,川陕省委于12月又迁驻巴中。

      1933年12月,中共川陕省委在巴中城召开了第三次党代会,总结分析了消灭刘湘的有利条件,动员和组织反“六路围攻”。

      1934年10月,中共川陕省委在巴中城召开了第四次党代会,总结了反“六路围攻”的经验;讨论了形势任务和党的组织、土地革命等11项议程,要求巩固现有赤区,打过嘉陵江去;,改选了省委,周纯全任川陕省委书记。
      1934年12月,在巴中城召开了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定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巩固根据地,以粉碎新的“川陕会剿”。
       川陕省两年多时间,共开了四次党代会,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根据地全盛时期的版图,北起川陕交界的大巴山脉,东抵城口、开县境,南到营山和渠县的三汇,西至嘉陵江岸,东西约500余里,南北约400余里,整个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余万。所辖有23个县和1个巴中特别市。还设有绥定、巴中两个道。都分别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根据地幅员大,人口多,富源足,确实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川陕苏区的创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