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都市网 发表于 2019-3-14 13:25:19

[文化]通江“三李”诸事考论


      通江“三李”即清初四川文化名人李蕃?李钟璧?李钟峨三人?“三李”著述丰富,且均有政声,赢得了百姓及士人的拥戴?然而“三李”由于官职较低,史籍对于他们的记载语焉不详,讹误甚多?今就“三李”生平等事项略陈管见,以期方家赐教?

      一三李”生卒年考
      关于“三李”生卒,今多数工具书或称不祥①,或者回避②,今修《通江县志》有明确记载,但缺乏依据,且正误混杂?

      (一)李蕃

      关于李蕃生卒,尚桓元《中国人名异称大辞典》称:“李蕃(1622—1694)字锡征,号懒庵,清通江(今属四川)人?570作此判断的依据为《国朝耆献类征》?但事实上《国朝耆献类征》并未明确记载李蕃的生卒,只是说“卒七十有三”46?与之类似的有邓之诚《清诗记事初编》?

      今修《通江县志》:“李蕃,字锡征,好懒菴?振公?生于明天启元年(1621),通江流二沟(今兴隆乡)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辞世,终年73岁?”894-895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称:“蕃生于天启二年(1622),卒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152这两处虽然与李蕃生卒年相近,但缺乏论证与依据?

      对李蕃生平记载较明确的是道光《通江县志》?“年三十六与举孝廉?四十九试县令?”228由于李蕃是顺治十四年(1657)中举,康熙九年被铨选为黄县知县?如果仅据此逆推,李蕃当生于1622年?另外,该志又有“至甲子归里,年六十三矣”?“公(蕃)殁以康熙甲戌二月二十一日?年七十有三?”“甲戌,父锡征公卒?”223,228等说法?记载中的甲子指1684,甲戌指1694?由此逆推,同样可知李蕃生于1622年?此说在通江县《兴隆乡志》亦可得到印证?“(蕃)公生于天启壬戌十二月朔二日午时,终于康熙甲戌二月二十一日酉时?”132

      (二)李钟璧?李钟峨

      关于李钟璧的生卒,史籍亦多称不详?对此,李蕃称:“及丁酉而蕃举于乡,即值先君之变……幸戊戌之岁章子生?”!7#由此可知李钟璧生于1658年?此外,李钟峨在《伯兄元修先生墓志铭》中说:“甲戌,先生年三十七,居先大人忧?”217由此逆推亦可知,李钟璧生于顺治十五年(1658)?

      关于李钟璧的卒年,李钟峨在《伯兄元修先生墓志铭》则称:“(钟壁)享年七十有九而终?”217由此可推知,李钟璧去世于乾隆二年(1737)?

      故今修《通江县志》称:“李钟壁,字鹿岚,又名元修,李蕃长子,生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卒于乾隆二年(1737),享年79岁?”895-896这是可信的?

      关于李钟峨生年,李蕃称“壬寅岁仲子峨生”?由此可知,李钟峨生于1662年?这可以在《芝麓自志行略》里屡获印证?“三十二岁,叨列四川癸酉科举人?三十三岁,先严见背?”218李忠峨墓碑碑文则记载更具体“府君生于康熙壬寅年六月初十日申时”?这与今修《通江县志》的记载是一致的?
      关于李钟峨的卒年,李忠峨墓碑碑文称:“府君自述成于乾隆庚申?又九年已巳十二月初一日申时,府君卒?享年八十有八?”138已巳为乾隆十四年,据此可知李钟峨卒于1749年?

      二李蕃宦迹考

      康熙九年至康熙十八年,李蕃任山东黄县知县?后遭人构陷落职?关于李蕃的出仕时间颇有分歧,今予以辨明?

      李蕃就任黄县的时间,《通江县志》(今修)记载:“康熙十年(1671)任山东黄县知县?”894这是不正确的?吴翊《李锡征先生赞》记:“(蕃)年三十六与举孝廉?四十九试县令?”374查云标《李懒庵先生传》称:“至庚戌,(蕃)乃以检选铨授登州黄县令?”221这表明李蕃被铨选为黄县令是在康熙九年?李蕃自己也称:“予谒铨于庚戌夏,掣得黄都?人致贺,咸以予得上缺,喧开邸门焉?”397这表明他被铨选为黄县令是在康熙九年夏?
      为了政务的顺利交接,清代对于官员的赴任时限有严格法律规定?从法律规定来看,如无特殊情况,地方官从铨选完成到赴任,最长不超过125天308-309?既然康熙九年夏就已被铨选,他没有理由等到第二年才上任?事实上,文献也多次记载他在康熙九年就已就任黄县知县?“(李)侯於庚戍岁令吾邑……”337,“庚戌之秋,新任李侯由贤书简授”343?李蕃自己也称“予以庚戌之冬来守兹土”2-3?还有,“弟于十月初三日抵任矣”491?故李蕃任黄县知县确是康熙九年无疑?

      三李钟璧李钟峨诸事考

      (一)李钟璧诸事考

      关于李钟璧中举时间,毛远明等《中国文化世家》认为是康熙三十五年421?持这一观点的还有嘉庆《四川通志》4636,5431?道光《保宁府志》32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667,及《巴蜀文化大典》854等?
      但这些说法都值得商榷?嘉庆《四川通志》关于李钟璧中举的时间记载是矛盾的?该书卷一百二十九称李钟璧中举为康熙二十六年(1688)3890?《保宁府志》同样存在矛盾情况273?实际上,李钟璧中举之事,其墓碑有记?“岁丁卯,先生年三十登贤书?”217由此可知,故李钟璧中举为康熙二十六年?关于李钟璧的仕宦经历?毛远明《中国文化世家》称李钟璧历官至广西平南县知县421?徐世群《巴蜀文化大典》则称:“官广西平南知县?后内迁刑部督捕司主事?”854实际情况是,“康熙四十五年李钟璧出仕,任平南县知县?至康熙五十二年,内迁刑部督捕清吏司主事?例授承德郎,赠父母官阶?藩司不悦,以疾注休217”?从这段史料可知,刑部督捕清吏司是他仕途的终点?而李钟璧注休的时间,今修《通江县志》说是“雍正十一年(1733),因与上司不睦,以疾注休,时年75岁”895?但是此说未有论证及依据?李钟峨《伯兄墓志铭》也只是说:“藩司不悦,以疾注休?”217故李钟璧致休的时间不能定论?
      (二)李钟峨诸事考

      关于李钟峨的字号,《中国文化世家》称:“李钟峨,李蕃次子,字西源或说字‘雪原’,又字雷泉,号芝麓,人们则常称他为‘西源诗人芝麓诗人”西源(原)之说,主要见于《清诗记事初编》《清诗记事》和《中国人名异称大辞典》等,但这些都为近人之说?而距钟峨较近的则都未有“西原(源)”之说,如(道光)《通江县志》?《国朝耆献类征》《国朝全蜀诗钞》

      《锦里新编》《蜀雅》《晚晴簃诗汇》等值得注意的是(道光)《通江县志》所载《芝麓自志行略》即李钟峨神道碑碑文,文中称:“芝麓,李氏,名钟峨,字雪原,中宪公仲子”218,136故西原之说,应是雪原之误
      关于李钟峨的幼年,《四川历代文化名人辞典》称他:“幼承父训,励志苦学?”500此说被《中国文化世家》所继承?但李钟峨自己则说:“芝麓幼多病,六岁不能行……十一岁随东牟任王源水授书,耽嬉戏不嗜学?”218,136在其兄与李钟峨的通信中,其兄也反复提醒钟峨努力上进之事?“人生念先世之崇,替子孙之贤,愚则承家引厚?惟日兢兢自不能已,岂待他人之劝督?不然者,虽劝督之,复何益矣?兹与叶冠带小题文三册,吾弟择其明白晓畅者与之读?多则百首,少则五六十首,亦得异日吾将延名士人教之?”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钟峨幼年并不刻苦?

      关于李钟峨的宦迹,如《四川历代文化名人辞典》记:“(峨)雍正元年(1723)充广西乡试正考官,迁太常寺卿?”500《清诗记事初编》载:“(峨)五十八年督学福建?”952《巴蜀文学史》称:“(峨)官太常寺卿?”588今修《通江县志》载:“(峨)56—59岁,提督福建学正……康熙五十九年(1720),李钟峨任广西学政……雍正五年(1727)任太常寺少卿?”896今修《通江县志》的说法被《中国文化世家》袭用422?李钟峨到底任过哪些主要官职,又在什么时候任的职呢?实际上李钟峨《芝麓自志行略》有记:“四十五岁,中康熙丙戌进士……五十六岁,提督福建省学政……六十二岁……十一月钦典广西省乡试正主考……六十三岁,转太常寺少卿?”218,219136-137”这是目前所知最详细的记载?此为李钟峨本人所记应该可信?查《清代职官志年表》可知康熙五十六年,李钟峨任福建学政任职时间为一年?到康熙五十七年,即被他人取代?同样,该年表还表明李钟峨在雍正元年任广西乡试主考2637-2638,2911,但未曾任过广西学政?同样,根据李钟峨本人所记表明,雍正二年李钟峨升任太常寺少卿,但从未任过太常寺卿之职?(作者:赵光明)

      注释:

      ①如《中国古代人名录》?《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文化世家》等?

      ②如《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等?
      参考文献:
      尚桓元,等.中国人名异称大辞典.太原:山西人民
      (清)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北京:中国书店,1984.

      通江县志办.通江县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
      锡檀.通江县志(道光)傅振伦.中国地方志集成.成都:巴蜀书社,1992.
      纪鹤龄,等.兴隆乡志.1984(未出版)

      李蕃.诺水河李氏族谱记略序李高.咸丰李氏家谱.

      李蕃.雪鸿堂文集季羡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济南:齐鲁书社,2001

      李蕃.黄县志(康熙)郝瑞平.清代孤本方志选.北京:线装书局,2001.转引自艾永明.清朝文官制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常明,等.四川通志(嘉庆).成都:巴蜀书社,1984.

      黎学锦,等.保宁府志傅振伦.中国地方志集成.成都:巴蜀书社,1992.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徐世群,等.巴蜀文化大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傅平骧.四川历代文化名人辞典.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
      杨世明.巴蜀文学史.成都:巴蜀书社,2003.钱甫实.清代职官制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8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通江“三李”诸事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