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都市网 发表于 2019-3-14 13:15:05

[文化]揭秘“兵马坟”墓主人苟璋


      苟璋,字廷玉,生于明朝成化元年(1465年),世居通江铁佛社口河,继迁长滩(现称跑马村),历任南京兵马指挥司,卫戍南京。

      明朝有两个京师,一是顺天府北京(明朝称京师),一是应天府南京。整个明朝时期南京是全国最大、最好的城市,远比北京好。那时蒙古族常犯中原,北京动荡,皇亲国戚多置眷属于南京。弘治年间,南京人口已逾三百万,而北京人口还不到两百万。如此,南京兵马指挥司苟璋就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

      一、家之桂兰,国之栋梁

      先从社口河苟家祠堂说起。祠堂建于明宣宗年间(公元1426-1435年),正殿上挂有“翰院家声”“金吾世泽”“派衍帝冑”三道硬匾,正面两柱上刻对联:“为监察史为金吾军武伟文经特昭骏业,是少府嗣是太守裔春常秋褅共沐鸿庥”。

      从祠堂看出,这个家族在当时是非常显赫的。苟璋就是在这个家族里成长起来的。

      传说苟璋出生之时,父亲苟春夜梦晶莹白玉人怀,故取名为璋。发蒙之时,塾师见他身材矫健、声音洪亮、聪明伶俐,故又赠字号为廷玉,希望他能成为国家之大器。苟璋读书时好动,喜爱拳脚武术、跑马骑射。平素间他的书箧里总藏着弹弓竹箭,常以竹箭射杀禽兽,甚至以家畜为箭靶,故招致邻里向塾师告状和向他父母索赔。塾师见告状的人多了便找他的父母商量,最后决定让他发挥特长,请武术老师教授武术。

      苟璋学业与武术都大有进步,到16岁时已经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武术老师对苟春曰:“廷玉家之桂兰,国之栋梁,为师之幸,吾平生之愿足矣!”他劝廷玉早赴科场。

      苟璋赴乡试得中武举,弘治初年(1488年)科考及第,中武进士,钦点南京统兵都副,戡平治乱,屡建战功,三年奉诏,钦命南京西城兵马指挥司副指挥。苟璋从此走上了仕途。

      二、不畏强权,敢杀皇亲国戚

      具体故事参见:https://www.sharexbar.com/post/926

      幸好,他遇上的是孝宗皇帝!孝宗是明代中叶唯一较为励精图治的贤君。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孝宗对臣下宽厚平和,生活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言路大开。

      杀了皇亲国戚,苟璋一面遗人赴京报告事情始末,一面做革职查办准备。孝宗知道此事后,急派钦差赴南京调查,果如苟璋呈报。孝宗非但不降罪苟璋,反而给予褒奖。皇亲国戚只得忍气吞声,约束奴仆,严守国法,不敢妄为。

      苟璋严明肃纪,为南京的稳定和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为权势折腰的苟璋亦如卷舒的云彩,曾经绚烂过历史的天空。

      三、两道诏书,凸显家风醇良

      因为苟璋治理南京有功,孝宗于公元1496年特下两道诏书。

      诏书一:

      奉天敕令皇帝诏曰国家干城之选当原教子之功爵赏既加其身褒封宜及其父尔苟春乃巡南京西城兵马指挥司副指挥璋之父传家笃厚教子忠贞未膺爵赏之恩宜锡追封之命兹特赠为兵马指挥司文林郎以彰酬报俾冥府有灵服此隆宠辱荣光幽宅

      敕曰母之于子德爱盖极其深君之于臣礼意必从其厚故养有弗逮而恩无弗加尔王氏乃南京西城兵马指挥司副指挥璋之母相夫尽职教子成名虽禄养之未沾宜褒彰之显锡兹特赠为孺人俾泉下有知服斯宠命
      弘治九年八月十一特赠
      “传家笃厚教子忠贞”“相夫尽职教子成名”,是孝宗皇帝对苟璋父母生命价值的肯定。因为苟璋治理南京有功,孝宗皇帝便封其父为“兵马指挥司文林朗”,封其母王氏为“孺人”。

      “孺人俾泉下有知服斯宠命”这句话道出了苟璋母亲已经作古。《孟子——万章上》有句话“大孝终身慕父母”,意思是真正孝顺的大孝者,忠其一生都不改衷肠,对父母永远存在着照护与孺慕之情。然自古忠孝难两全,苟璋无法亲躬孝敬父母,只能借明月清风传递牵挂、愧疚。苟璋父母死后葬于社口河,苟璋为了寄托哀思,仿明陵在社口河为父母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兵马坟。

      诏书二: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国家于都邑之內置兵马之官所以肃清坊逵穷诰奸盗既分职以识襄事必选才以授官尔南京西城指挥司苟璋身列咸均登名仕籍勤劳奉职夙夜霏遑阅岁既多宜申恩典兹特进阶文林郎克覲尔职勿玷蕨身俾坊事自此而肃清寇盗由此而屏息隳朕命是惟尔功钦哉

      敕曰臣劳与国爵尝之所必至妻相于家褒封之所宜逮尔乃南京西城指挥司副指挥苟璋之妻王氏相夫有道治内无违夫既登宗尔宜偕贵兹特赠为孺人服之嘉名益隆阃鲍。

      弘治九年八月十一日特赠

      同一天两道诏文,苟璋却有着不同的身份:南京西城指挥司和南京西城指挥司副指挥。从“以授官尔”这重若干钧的文字分析,这道诰封极有可能是苟璋上任南京西城指挥司的任命文,而王氏则“夫既登宗尔宜偕贵”,但还仅只能以苟璋副指挥的官衔来诰封,苟璋父母的封敕也亦如此。

      苟璋重要的官衔有四个:南京统兵都副,南京西城兵马指挥司副指挥,南京‘西城兵马指挥司,南京兵马指挥司。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苟璋忠贞为国,深受孝宗、武宗两代皇帝重用,而苟璋因为一份忠贞一份知遇,以卓越的才能和功绩回报着朝廷。

      “相夫有道,治内无违”,是苟璋妻子王氏一生真实的写照。王氏在古代“三妻四妾”这种病态夫妻制度里,能立于诰封地位,说明她是一位非常有思想内涵的女人,给夫君建造了一个丰富的精神后花园,为夫君一路铺陈,让其步步荣升,不愧为皇帝亲封的“孺人”。

      王氏的思想内涵还体现在“治内无违”。她的四个儿子都很优秀:苟钊义官,苟镗山东鱼台县巡政厅,苟锦金陵教谕,苟溥中书舍人尽忠郎。

      四、建造家园,只为一念乡情

      孝宗皇帝奖赏苟璋,为其指界:东至巴地大岩横过黑溪沟直下河,南至小河土山子至化弓溪,西至大河,北至苟家院。
      苟璋把一生的财富都归于了家乡的建设。有文字记载的建筑物有:
      1.九层楼。弘治年间苟璋在楼房边上跑马田右下角,建了一栋九层高的楼房称“九层楼”,气势恢宏、雄伟壮丽。主要用于迎迓外宾,观测敌情,保卫家乡。
      2.楼房大院。位于铁佛镇跑马三社。大院轿杆形衙门,占地三十余亩,有石楼门、独角楼门、沿墙。墙内有碾子、磨子、石锣鼓、过栏、甬道。两座石刻照壁,七个院坝,大院坝、宽阶沿、大通道,七十多间房子。外附属猪牛圈,六进六出。

      3。武较场。今称跑马田,面积十亩,全长212.6米。
      4.祠堂。祠堂呈四合院,正厅碑碣、牌位,两边厢房,前正处大门外两个大石狮顶白水柱,十分气派。

      5.兵马坟。遵皇令,仿明陵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司马陵(兵马坟)。兵马坟占地三十余亩,墓门三洞称三洞桃园,石刻图案“一品当朝”“玉麒麟”“天官赐福”,八字画壁石刻图案“野鹿衔花”“二甲进士”。天井两边分立“九龙捧圣”龟碑,上刻皇帝诏文,碑前塑石战将战马。山门外三丈多高的三门石牌坊,顶部刻有“五佛冠”,其问镌有篆体“寿”字,横匾刻“南京兵马指挥司敕进文林朗”。

      五、予嗣苟溥,汉关宋岳之方
      苟溥(生年不详,卒于1510年),明弘治辛酉岁(十四年)科考及第敕授中书舍人。然天妒英才,苟溥匆忙间走完了一生。正德五年,鄢本恕、兰瑞廷农民军攻通江,陷城纵火。溥奉命率精兵五百人攻鄢、兰于三花顶,又败鄢、兰于龙潭,尸枕山谷。鄢、兰忽派大将朱某某围攻长滩,溥率精锐与其短兵相接,朱溃不成军,追至牛盘寨,朱某被杀,又追至江口镇,散兵逃至深山,溥令班师,回至长滩对河人困马乏,溥下马伏井饮水不备,被流落散兵杀害。
      苟溥为国保家殉职,武宗痛惜,特敕封尽忠郎,督宪嘉礤忠义,并为墓志书赠“汉关宋岳之方”。

      为了缅怀苟溥,人们在苟璋府不远处修建了苟溥墓,墓呈石包坟,四柱顶冒内有石刻雕像,栩栩如生。柱子上便刻有明武宗亲书的“汉关宋岳之方”。侧立副将。墓前塑苟溥石像:身穿铠甲、正襟危坐,目光炯炯。

      苟溥的故事很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至今还在流传的有两个。

      故事一:苟溥的弓箭没人能背得动,几个人也拉不开弦,后随日月腐化于他遇难之地。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那地方叫“化弓溪”。

      故事二:鄢、兰部下朱某某(人称朱贼子)带兵登上了九层楼,苟溥闻听此事,星夜催马赶回。他头顶一石磨盘,上立一碓窝,里面装满开水,徒步走向九层楼,朱贼子部下吓得魂飞魄散,朱贼子慌忙下了九层楼骑马就逃,苟溥骑马追去。

      正德十六年(1521年),苟璋因病辞职,回归故土,静守晚年的天伦和故乡的青山白云。
      (作者:苟晓莹有删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揭秘“兵马坟”墓主人苟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