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湖南省立衡山乡村师范学校的特色
1936年10月1日,湖南省立衡山乡村师范学校开学。校长汪德亮,是“平教总会”主要干都之一,怀抱“总会”对学校教育及培养乡村基本人才的理想目标来主持这一新型学校。他在招生广告开宗明义说:“本校以培养乡村小学师资及农村改造民众教育实施人才为宗旨”。投考资格必须是“初中毕业、熟悉乡村情形及农民生活、志愿终身在乡村服务、身体强健能吃若耐劳者”,就显出这一新设立的学校,不仅是培养乡村小学师资,同时要造就改造农村的实施人才。也就是根据定县“组织教育”的原理,使每一学生经过3年教育与训练及实习以后,具备乡村小学教师与乡村领袖的双重能力;在课室是一优秀教师,在村务会议是一活跃有力的领导人。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无疑义的又开了一新页。
衡山乡村师范开学时,学生共98人,分别米自湖南省内46个县。学校课程的中心主题是乡村改造,与衡山实验县计划的乡村工作,有直接且密切的配合。计分6个部门:①社会调查。②军事训练及自卫。③民众教育与民众组织。④乡村学校。⑤农业。⑥乡村改造活动,中含合作社、乡村卫生、村公所等。可说所有课程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设。例如社会调查是乡村改造计划内容的大前提。故衡山乡师第一学期课程即以“社会调查”作中心,其他各科都是为社会调查的需要而设。又如为了统计,所以有算术;为了要明白社会进化的情形,所以有社会进化史;为了要知道农村的组织及破产的原因,所以有中国农村社会概况和中国近代史;为了要调和社会调查工作的植寂,唤起快乐的情绪,所以有
音乐有美术;为了作调查时候可以救人救己,所以有救护训练。总之,一切课程的安排,是“平教总会”同仁根据多年在乡村工作的实际经验与心得,又几经考虑后才订立的,自然与各地乡村师范旧有课程不同,显出衡山乡村师范的别致特色。
学生们虽然一样的学科学、作诗文,同时更没有忘记养成农民的身手。许多事情,他们并不用口讲,只是动手去做,由“做”中去求认识;“做”中得经验;由“做”中练习技术,并证验所学的功课。例如整洁学校环境,他们所得的不是清洁,实际上满含着公共卫生与公民训练等各种意义。同样的学生们自己划船到湘江对岸去运沙,再一筐一筐的铺在自筑的体育场及校门外沿湘江的道路上。他们由教师与讲义上得来的知识,如测量、绘图、估工等都籍此得到一个总应用或总证验的机会。
学生们的饮食粗粉、衣服朴素、居室简单,全完和一般农民生活一样。而他们的勤苦,比较一般农民还重要许多。农民日出而作,他们是披星而作:每早6时举行升旗礼。他们不仅会抬土,不仅会撑船,他们还得会教人,会拟建设计划。就是说不仅用手,还得用脑。
衡山乡村师范学校的功课逐渐增多,工作的场所逐渐扩大。第一年第一学期即开始安排实习。第三学年完成后,这98名学生便将成为乡村改造工作的老手,分发到46县去作农村改造的导师。
衡山乡师学生,实施军事管理与训练,全校编为一大队,下分二区队,又分为三分队、区队长分队长都是学生轮流担任。军事教官任大队长。这种组织并不限于操场,日常一切生活如上下课及三餐饮食都排队进退。纪律生活或者说组织生活自然严格,个人自由受到约束。然而这是在自由国土上可以享受的生活,比较华北各大学中学由于日本军的威协干涉,己不能实施军事训练,又大不相同。
衡山乡师的教员校长饮食起居服装都和学生一样,例如清除河岸,修建体育场,都是与学生们争先恐后,比赛身手。他们每日比学生睡得晚,比学生起得早。真正如俗语所形容:“做在前头、吃在后头”。一方面以身作则过勤苦劳动的生活;同时,由于这一学校新创,并无成规往例可循,需要多用精神时间来布署和作准备。故每日工作比较学生都要繁重得多。
“平教总会”有一项与衡山乡师有关的研究计划,即自全国各地乡村师范学校选取10-15所的课程、行政、布置加以比较研究。了解其优点,为衡山乡师计划的参考。
衡山县地域较大的乡村设有高级小学一所,经费师资都甚佳。所有课程都是为升入初级中学作预备。而实际上升学率只有10%-12%。这显然是浪费。“平教总会”特就三所高级小学作实验小学,重新编排课程,按组织教育原理施教,以培养乡村改造的基本人才。
是年(1936 ) 10月16日,晏阳初等自长沙到衡山视察,并指导实验县政府各项改造计划及1二作。翌日,晏应邀至乡村师范演讲。晏首先沉痛指出:今华北紧急,全国动摇;中国为什么到如此田地?根本的原因是“误教”与“无教”:中国现在受教育的人很少,四万万人中有80没有受过教育,这就是“无教”。
晏再说明:中国数千年的旧教育,理已完全推翻,而新教育尚未产生。20余年来所谓“新教育”,并不是新的产物,实在是从东西洋各国抄袭来的东西。试间中国人在中国办的国式教育,还有什么意义?现在国内学生是在学日本、学美英,弄得一塌糊涂。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有许多大学生都在失业,而国家却闹人才缺乏的恐慌。人找不着事,事找不着人;这是充分去模仿外国的结果,整个教育因此破产。中国教育堕落到这种地步,如何得了?所辛误教尚少。假若误教普及,那只有坐以待毙。现在还有80%的“无教”者,正待我们去普教,故中国前途尚有可为。我们不应当再拿外国教育去教他们,要创造一种中国教育。要用中国药来医治中国病,且要看清病源后再去下药。
晏阳初强调:今后新教育的途径是:不要再模仿别人,要自尊自信,自己创造。外国的科学,我们要学;外国的教育,自有他们的背景,我们不能毫无目的盲目抄袭—中国人最低限度要明瞭中国的情形。想要明燎中国的情形,不是去南京上海天津北平等大都市,是要深入农村。因为中国四万万人不是完全住在都市,有80%以上的人口住在农村。只有作调查统计工作,才能知道民间实况和疾苦。
晏又指陈:教育的基本不在大学和专门学校,是在小学。小学的目的是为教育这广大的民众,所以很重要。师范二字的意义是说既可为师,又能做范。有许多做先生的不见得就能够做人的模范;能够做人模范的,却都可以做人的先生。我国现在各处实验的中心工作,是在普及平民教育,造就干部人才;而干部人才又多半是出自乡村师范!因为乡村师范的学生都是有志改进乡村的。乡村弄好了,县政当然一也随之而好,省政、国政,自然整个的就会上了轨道。这样我们方能生存于20世纪。
晏诚恳地鼓励学生:乡村师范学校的学生真正负起责任,去教育那广大的平民与农村中的大多数的儿童。我们能够去教育那么多的民众,“无教”也就要变成“有教”了——但是如何去教他们?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晏阳初以为:中国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应当去教他们什么。我们要做一个现代人,一方面要不忘本,就是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一方面要应用欧美的科学,要有驾驭自然的本领,一扫从前那种靠天吃饭、信赖命运的行为,换上一幅创造新天地的气魂,这才能有办法。不然,就不配在这20世纪生存。
晏阳初勉励学生们“吃苦”:我国俗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确含有真理。美国人说:“总统出身茅庐”。也就是说努力苦干,去造就自己成为一个国家的朴人、大众的朴人。要努力学问的追求与人格的修养。尤须培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中国能通中西古今有学问的也不少。有许多什么日本通、美国通、苏俄通,根本就通错了。这都是没有人格修养。所以我觉得学问还在其次;人格却要紧”!语重心长,有感于华北局势恶化,若干汉奸败类的活动。
自“平教总会”南迁,晏阳初往来于湖南四川之间,分别推动各项工作。在衡山乡师演讲以前一周,他甫自成都归来,四川工作也有展开。
(本文摘自《晏阳初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