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都市网 发表于 2019-3-14 12:45:05

[文化]巴中“十大碗”习俗

一、“十大碗”宴席礼仪
                                          data/attachment/forum/2019314/f38ee9de256c65cbb38c0165de41ce72.jpg

例如,喜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是喜沙肉或龙眼肉,代表喜气祥和。白事则会取消传统的喜沙肉,换成别的。此外,白事不会用米面子,所以粉蒸肉自然也就不会上。白事如果没有出殡就不能用香菜,出殡之后方可用。办白事桌子上的盘子也不能重叠着放。寿宴不能用牛肉,以免被人说“卖老牛肉”。
做十大碗的食材多是农村当地的土特产,猪是土猪,菜是自家地里的绿色蔬菜。一般情况下,宴席的厨师和帮工往往在宴席的头天就开始准备。若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做十大碗,有些食材要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如杀年猪。
在早些年,一般说哪家酒宴办得好不好,就看桌子上的坨子肉大不大。也就是说,坨子肉大,这家酒席就办得好,主人大方;坨子肉小,这家酒席就办得不好,说明主人小气、抠门。
二、严格的上菜顺序
品碗是十大碗的首菜,又叫定席菜,这道菜是十大碗中工艺最复杂的一道。品碗的主要食材是刀口丸子,它代表着团圆和缘分;汤底以黄花、木耳、粉丝烹制。因黄花生命力强、花朵鲜艳,垫作汤底表示生命力旺盛;粉丝则代表情义深长。
“品”在以前是代表品级、品味的意思,就是说品碗是不能在民间用的。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为了表达喜庆,现在村民就把品碗作为一道首菜、上乘的菜,表示人们也有了品位,也能享受美好的生活。
一吃一品当朝,二吃二仙传道;三吃三元及第,四吃四季发财;五吃五福临门,六吃六位高升;七吃七巧相逢,八吃八仙过海;九吃九九长寿,十吃十全十美。
以前物质贫乏,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家甚至一个月才能吃上一顿肉,所以吃席就成为一件隆重的事情。菜品上桌后,主人家都要给客人发个塑料袋,吃不完的东西打包带走。此习俗直到现在还在恩阳流行。历史上一些富豪大多乐善好施,他们在请人吃十大碗时,往往会另设乞丐席以对穷人进行施舍。有意思的是,乞丐席就只上八个或九个菜。
三、浓郁的乡土记忆
随着社会的发展,餐饮美食逐渐多样化,农村里餐桌上的十大碗不再是主角。正因为如此,巴中正在努力寻找地道的家乡味道。如今,走在巴中城市大街小巷,大部分中餐馆里菜系都有十大碗。岁月流转,十大碗承载的礼仪、感情和文化形成了一道美丽的民俗风情。对于巴中人而言,酒席上的十大碗承载着浓浓的乡愁记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巴中“十大碗”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