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都市网 发表于 2019-3-14 12:44:55

[文化]通江民歌——豆芽葱蒜叶

解放初期,通江人民沐浴在新社会的政通人和春风里,劳动人民心情比的甜蜜、无比的舒畅。而《豆芽葱蒜叶》以炽热的情感、生活化的衬词、优美的曲调长时间在劳动人民中传唱。从1952年土改开始,通江农村开始兴办夜校,各地农村也相继兴办“农村俱乐部”,县文化馆的刘辉光同志被派到火炬乡主持农村俱乐部,用通江民歌演唱、办黑板报、放幻灯来宣传党的政策、反映新生活新风尚。后来成为《豆芽葱蒜叶》主唱的阎华月当时才十几岁,也在刘辉光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农村俱乐部”工作,这也是他艺术生涯的起点。。
每年,县上都有多次文艺大调演,以嗓音高亢、圆润见长的闫华月逐渐在众多的农村演员中脱颖而出,他不仅把这首民歌在通江唱红,还曾被抽调到达县参加汇演。
                                                    data/attachment/forum/2019314/640_看图王.web_.jpg

《豆芽葱蒜叶》在川内唱红后,省市广播电台均录音播放,仅在演出时因录音给通江文艺队的稿费达100余元,当时一个演员的月工资才十几元,这笔稿费无疑是相当可观的。现在通江火炬乡靠经营照像馆为生的阎华月老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他由于是这首歌的主,得了60多元的稿费,其余由乐队分摊了。
在通江民歌中,还有一首不得不提,它便是由席述可创作的《书记的办公桌》——“说唱那个歌来哟,就唱那个歌来哟,唱一唱书记的办公桌,桌儿嘛有多大呢?你就猜不着呢,上至天来,下至那个河,没有那个边来,没有那个角……”这首歌主要歌颂了建国初期党员干部艰苦扑素、深入基层的优良作风。这首歌由于用词精妙、立意好,曲调优美,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曾被江西省选入中学教材,又录制成唱片,收入《战地新歌》(第三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通江民歌——豆芽葱蒜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