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都市网 发表于 2019-3-14 12:28:45

[故事]从木匠到阁老的故事


      通江县瓦室镇的雷家岭有个阁老田,田后有座阁老坟。这阁老坟,因年代久远,墓碑被风雨剥蚀,已看不清时间了,但当地老人还讲得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来。
      相传早年间,这里住着一个名叫杨福宝的人,六岁死了父母,靠婶娘张氏养大。读了两年书,就弃读学木匠。由于他天分聪敏,不到十年,什么修房造屋、家农具活,样样都能干。二十二岁时成家,娶妻黄秀英。
      秀英父亲名黄为仁,是夏家沟有名的富户。他的大女婿孙定邦,二女婿李文通,都是有钱有势的秀才老爷。只有这三女婿杨福宝是个识字不多的穷光蛋。秀英才貌出众,在姊妹中最为父母疼爱,她能嫁给杨福宝,倒是经历了一番波折的。福宝母亲与秀英母亲是亲姊妹,当福宝母亲还在世时,就为福宝订了这门亲事。可是到了后来,福宝父母先后去世,家财又被族家侵占,福宝弄得走投无路。这时黄家要退亲了,幸得秀英百般不从,这才使亲事得以继续维持。到了成婚这年,秀英不要娘家陪仓,也不要男家聘礼,在违背父母意愿下,强与杨福宝完了婚。

      这年九月初一,是黄为仁的寿辰。杨福宝同秀英回娘家祝寿。中午客人不多,又因黄为仁生气不上席,这一桌只坐了几个干儿女婿。上座坐孙定邦、李文通,下席坐杨福宝,侧座是伯岳父的干儿子王伦元。席间孙定邦、李文通提议,以吟诗作对来助酒兴。王伦元虽不是秀才老爷,但也有文才,所以也附议,只有杨福宝闷不作声。

      他们议定,首先说个“四面不通风”。孙定邦当然先说,他说:“田字四面不通风,内有十字在其中,若将十字推上去,合成古字饮一盅。”说罢,大家拍掌喝彩,说;“作得好!该饮一盅,该饮一盅!”
      接着便是李文通,他说:‘困字四面不通风,内有木字在其中,若将木字推上去,合成杏字饮一盅。”大家又是喝彩,说:“该饮!”
      再下面是王伦元,他停了一会说:“我不及两大哥,说得不好,要原谅!”随后他说:“回字四面不通风,内有口字在其中,若将口字推上去,合成吕字饮一盅。”大家也说;“好,该饮!”

      三人说毕,轮到杨福宝了。他正为不知说什么好发愁,忽见对门贴了一幅门联,上有一“因”字,他立即说到:“因字四面不通风,内有大字在其中,若将大字推上去,——”福宝认不得大字下面一个口字读啥,说不下去了。王伦元说:“大口读zha,福宝机智地说到:“合成杏字饮一盅。”孙、李忙说:“没有这个字,没有这个字,是乱编的!”大家笑了,笑得福宝满面通红。

      一题刚落,二题又起。孙定邦推李文通出题。李文通说:“我们来说个‘相’字起头,‘人’字落脚,每人只说两句。”孙、王附议。
      孙定邦说:“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大家说:“对,该饮!”

      李文通说:“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大家说:“好,该饮!”
      王伦元说:“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大家也说:“正确,该饮!”
      杨福宝又不知该怎么说了。正在为难的时候,忽见一个挑木偶箱的跌了跤,木脑壳滚了出来。福宝忙说:“箱子断了索,滚出木脑壳。’孙、李二人说:“不行,木脑壳不是人。”王伦元打趣地说:“为何你们都不把木脑壳当人呢?”又引起一阵哄笑。
      正取笑间,黄为仁的儿子——狗儿跑来说:“杨大哥,你莫在这里臊皮哟!爹在生气了,叫你赶快去投桌子脚脚!”
      杨福宝自觉惭愧,来到后院修理桌子板凳。他修理了一张又一张,累了发热,顺手将帽子揭下放在侧面凳子上。作孽的二姐,削了一个红萝卜顶子给他插在帽子上。下午客多,提早开席,当喊到杨福宝坐席时,他毫不介意,戴上帽子就去人座。

      席间正引酒,大姐、二姐同秀英来到楼前观看。大姐一见红萝卜顶子,就故意问:“么妹你看,杨兄弟头上戴的什么?”秀英一看,又羞又气,连忙叫狗儿喊来福宝。秀英生气地说:“你好莫志气!”福宝不知原由,问:“我什么莫志气?”秀英说:“看你帽子上吗!”福宝揭下帽子,顿时脸红至颈项。秀英说:“我们回去吧!”说着两人就从后门出去走了。
      回到家里,秀英要福宝外出读书。福宝说:“我年已二十二岁,读书何用?”秀英鼓励他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难道你就任人摆布,不能有个志向吗?”福宝听了秀英的话,非常感动,决定外出读书。
      临走这天,秀英拿出全部在娘家的私房银两交给福宝,说:“一定要有个功名才回家!”福宝也说:“没有功名就不回来见你!”他俩不等天亮就出了村口,秀英送了很远很远才转回家去。从此,凡有人问及杨福宝,秀英就说出外做木活去了。

      福宝离开家乡,昼夜兼程赶路,总想求个名师就学。一天傍晚,他来到玉泉山下,脚打起了血泡,口里渴得发苦。他见泉水清澈,就伏地喝了几口,然后在一个石盘上坐下,回忆近一个月来的旅途艰辛。不觉仰面打起磕睡来。熟睡间,他梦见父亲给他说:“此地玉泉山腰,有一老师与我们同姓,望你去投馆就读。他日高中,及早反家,不可怠慢!”

      当夜玉泉山的杨老师也同样做了一个梦,见一老人说:“明日午时,有一人名叫杨福宝的前来投师,请用心教诲,他乃国家栋梁,异日高中,你也沾光。”杨老师醒来,觉得这梦很怪。次日叫全体学生打扫庭院,迎候杨福宝的到来。中午果然来了一人,身背木匠背篮,前来求学。问及姓名,正是杨福宝。
      杨老师是一个很有学问的贡生,教书勤于辅导,善于启发。福宝在他的殷勤教育下,读了七年,便去赴考。一下考起了头名秀才。

      这时杨福宝想回家了。一天他向老师辞行,杨老师说;“来时,你说你有大志,难道考起一个秀才,就算大志吗,不要忘记了红萝卜顶子的奇耻大辱啊!”杨福宝听了老师的话,低头认错。他又苦读了三年,再去赴考,这样他连中三元——从乡试的解元到会试的会元,又到殿试的状元,名扬天下。杨福宝考起状元,去参拜老师,杨老师一说:“这下你可以回家探亲了。”

      杨福宝回家探亲,马扎五十里外,约定三日后的中午在岳父家接他。他脱去袍帽衣服,仍旧穿上破烂衣裤,背上木匠背篮回家。
      回到家里,秀英问他在外面的情况,他说他在外面做木活。秀英很机灵,从福宝的言谈举止,知道他一定做了官,非常高兴。第二天福宝提议去给岳父祝寿,秀英故意说:“你没有功名,我不好意思去。”福宝说:“我都有脸去见他们,你还怕什么?”秀英这才办礼物,第二天上午就到了岳父家。

      岳父黄为仁见福宝穿着依旧,头上还自己做了个红萝卜顶子戴上,欲笑不得,欲骂不能,只推说年老多病,不能奉陪。唯有王伦元有心计,他一见福宝的打扮,知道有奥妙。这天中午坐席,他有意将福宝推在上座,把孙定邦、李文通安在两边,自己坐在下席。

      这天席间,孙、李二人很不高兴,又要舞文弄墨来嘲笑福宝。

      孙定邦说:“坐字一边一个人,中间蹬起一堆土。”
      李文通说:“来字一边一个人,中间立起一筒木。

      杨福宝说:“夹字一边一小人,中间独坐一大人。”

      王伦元说:“众字三个人,何必论输赢?”杨福宝忙补充说:“一人独居上,二人两下分。”

      孙定邦见未说赢,不肯服输,说:“一木焉能支大厦?”杨福宝答到:“多事敢云进小城!”
      李文通说:“公输般,抡大斧,再夸总是一个木匠!”

      杨福宝答到:“诸葛亮,施奇计,不战可降数万甲兵!”
      正在激烈论战,忽然外面礼炮三响,来了二十余架抬盒,人夫轿马已上院坝坎。岳父黄为仁出来一看,忙命孙定邦迎接。孙前去问一兰顶官:“‘这是谁家礼物?”兰顶官道:“这是杨大人的,不容你问!”黄为仁又忙派李文通迎接,李向兰顶官跪下问道:“官人是接谁来?”兰顶官答道:“迎接杨大人的,不许多嘴!”
      这时兰顶官走到杨福宝面前,双膝跪地,手捧朝服,口喊:“请大人更衣!”又一绿顶官捧出凤冠霞被,跪在秀英面前,说:“请夫人更衣!”秀英两个姐姐在一旁说:“讨口子吃冰糖,哪见穷鬼甜过口!”绿顶官喝道:“谗嘴妇,给我用乱棒赶下去!”秀英忙上前劝阻说:“恕她们无知!”
      杨福宝夫妻换了衣服,摆好礼物,请出岳父岳母拜寿。福宝拜寿赞道:岳父岳母寿齐天,诸亲百客满堂前。愧无厚礼来相赠,多有不是望海涵。我问岳父一句话,桌子腿腿偏不偏?趁我今日还得空,帮忙投起不要钱。

      岳父黄为仁听了,羞愧难忍,把头埋到了地下。其他亲友也多有愧色满面的。拜赞毕,三声炮响,杨福宝夫妇上轿,左右喝道起程。

      杨福宝在朝为官多年,后来晋升为阁老。
      为此,人们作诗讽喻到:贫莫愁来富莫夸,哪有长贫久富家?春至处处生青草,勤来铁树也开花!(资料提供人:谢三德、赵复生、赵书明、谢永周1985年12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故事]从木匠到阁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