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都市网 发表于 2019-3-14 12:07:12

[故事]铁面知县李钟壁


      被誉为“铁面知县”的李钟壁是著名的通江“三李”之一,巴中市通江县兴隆乡人,生于清顺治15年6月12日。6岁开始随父亲李蕃在县城读书。12岁时因李蕃任山东黄县知县,全家迁往山东,读书于黄县县学。20岁时拜东牟“理学醇儒”王源水先生为师继续深造。

      康熙乙未(1679)年冬,李蕃在审理一件强奸案时遭到登州府通判李芝兰(八旗子弟)陷害,被革去官职,押于宛平监狱。后解往北京,这给李钟壁的打击是异常沉重的。慈母年迈,弟弟李钟峨和李钟眉都还年幼,加之身处异乡,李钟壁不得不承担起扶老携幼、四处求援为父鸣冤的重担。
      李钟壁多方努力,父亲李蕃也只是被减罪充军到山海关而已。北方的冬天冰天雪地,李蕃已年过花甲,环境恶劣加精神折磨,时间久了很有可能把命都丢在那里。李钟壁心急如焚,只得孑身到京城叩击登闻鼓告御状,结果又身陷囹圄——也被抓起来下到狱中。幸亏李蕃的好友刘沛先此时刚好由山东阿县知县提升为刑部给事中,迁户部掌印(辅助皇上处理政务的官员)。在他的帮助下,李钟壁才得以出狱。
      两年后,康熙皇帝大赦天下,李钟壁接李蕃辗转回到通江。此时老家已是田地荒芜、房屋荒塌,一片破败景象。于是李钟壁又承担起振兴家业的重任。但他心志高远,在劳作之余,仍吟哦弗倦,潜心苦读,终于在康熙丁卯(1687)年考中举人。时年李钟壁29岁,从此门庭光耀,生活境况大有改观。李钟壁一边教书,一边准备应考,他要向更高的目标奋斗。然而由于官场腐败,“五上公车辄屈于有司”,即五次参加会试都遭到有关部门官员的压制而名落孙山。

      康熙四十五年(1708),李钟壁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到来——奉命出任广西平南县令。历时七载后,因政绩突出而内迁刑部督捕清吏司主事,例授承德郎,赠父母同官阶,御赐麒麟(法的象征,也称独角兽,青铜铸造)。

      李钟壁在平南任上究竟有怎样的政绩而享受如此之殊誉?通江的有关史料只有一条十分简略的记载:剿匪和倡办义学有功。这样的记载太不能说明问题了。      
      2014年11月,通江县委宣传部为了打造“三李”精品文化工程,由副部长吴纯业和“三李”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亚烈及张仕强、李猛烈等4人组成的考察小组赴广西考察,重点收集李钟壁任平南知县期间的有关资料。
原来,平南县地处广西大瑶山南麓。以大瑶山为中心的周围数县,历史上是瑶民的聚居地,也是瑶民的天下。自元朝蒙古铁骑征服了那里以后,瑶民备受统治集团和王族豪强的欺压及盘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急剧上升。瑶民不断起义造反,官军反复残酷镇压。仅明朝天顺年间,四年内就发生三次大规模的瑶民起义。官府镇压手段极其残忍,攻破瑶寨,不分男女老少,见人就杀。侥幸逃脱的瑶民只得钻入深山老林成为土匪。年深日久,土匪越来越多,匪患由此猖獗。常常攻破县城,杀死官吏,洗劫府库。这样的重大事件,几百年间从未间断过。这还不算,清朝顺治和康熙前期,清朝政府又同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军余部李赤心、李定国、孙可望、南明政权及后来的吴三桂余部,在这里搏杀了39年!这种战争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然而此后的情况并没有因为战争的结束而有所好转。据《平南县志》载,战争结束后,平南境内各种自然灾害(旱灾、水灾、雹灾、虫灾、瘟疫)又接踵而至,再加之土匪猖獗,恶吏贪赃枉法,豪强欺男霸女、侵夺他人田土,使平南境内雪上加霜。至通江县举人李钟壁于康熙四十五年任广西平南县令时,广西大瑶山一带瑶民聚居地有七个县的知县缺额。而平南的情况最为严重。之前的七任县令都未干满一年就自动离职。从前任知县离职到新的知县上任,中间又是一年左右无人理事。可想而知,李钟壁上任前,平南县糟糕得是个什么样子。
      从广西考察归来,李钟壁故事编写组很快就完成了《李钟壁故事》第一集。随后,考察组成员张仕强根据从广西收集到的资料,花了一年多时间创作了一部40万字的长篇小说《铁面知县李钟壁》。小说的内容提要是这样叙述的:“这部长篇小说写的是清朝康熙年间,四川省通江县举人李钟壁在广西平南县任知县期间,不为金钱、美色所诱惑;不被恫吓、暗杀所吓倒;不因强权、强势而屈服。顶住各种压力,以霹雳手段铲除恶霸;以果断措施惩治贪腐;以超人的智慧平息匪患;以改革家的勇气厘剔积弊;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抚慰百姓;以政治家的谋略化解民族仇恨的事迹,为我们展开了史诗般的历史画卷。”
      李钟壁在朝廷任职期间,由于才华出众,管理有方,遭到部分同僚(满族官员)嫉妒,又因其父就是遭受诬陷而获狱,前车之鉴令他十分忧虑,故称疾归里。回到家乡后,李钟壁全力帮助邻里乡亲。将所置私田五十余亩救济贫困户,任人耕种,不收一文租金。而他自己则访名人雅士,赏山川美景,写诗著文,安度晚年,他的诗非常有名,选入《四库全书》达两百余首。
      李钟壁于乾隆元年(1736)辞世。享年78岁。他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张紫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故事]铁面知县李钟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