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平昌县白衣古镇奇闻异事历史传说
一、晨钟暮鼓
每日辰时,白衣庵大庙内钟声始起,继而文昌宫、广寒庵、小阁寺、广佛寺、白岩寺、凤凰庵内钟声接踵,当当发响,声声相印,在空中回荡,韵味悠长,悦耳动听,打醒人们的沉睡之梦。
每日酉(戍)时,白衣庵大庙、文昌宫内四面架鼓擂击发响,咚咚之声,响贯古镇。
辰钟暮鼓,乃僧人每日必做功课之一,常年不断,不失为有趣的乐声。
二、绚丽瑞光
紫云宫牌坊,灵官阁,文昌宫牌坊,奎星阁及两陪阁,均为琉璃彩色建筑,每当阳光照耀,遂呈赤橙绿黄青紫兰五颜七色交炽辉映,反射万道绚丽霞光,灿烂夺目,给古镇上空显映大遍祥瑞光彩。在月色充盈之夜,亦映有光芒。琉璃质地之精,不言而谕。
三、众蜂奇声
每逢阴历二、五、八日场期或庙会帮会之时,古镇上空有如众蜂潮王之声,嗡嗡响音不断,至市散会散时止。于四周山麓或平坝十里之遥,均可闻听此声响。昨来之人,甚感惊奇。
现研其原因,则与古镇建筑群相关,由于高墙封院林立,高大拱厅多处,不少阁楼下大上小顶带尖,铺房街檐宽敞。这些特殊的建筑物结构,能纳赶场赴会人们的声音汇集向上扩散,再因四周高山簇围,回荡其声波所致,故有此声响。然这些建筑被破坏之后,已无其声矣。
四、石鼓传音
古镇节孝牌坊四座,下端石柱嵌八面石鼓,用手拍打一端石鼓面,你附耳于另一端石鼓面上,则能闻听其声(石头本不传音)。现竞存吴太母李孺人节孝牌坊,仍能如此。石鼓传音,为罕见奇闻。
五、观音显圣
白衣庵大庙观音大士御灾捍患,有功德于民。清咸丰辛酉年(1861)朱逆作乱,欲窜扰我场,乱军行至涵水大鱼堑,赖观音大士显像,乱军改途岳家,至磴子河被团练击败撤返,我场未遭蹂躏。又清光绪甲申年(1884)六月,我场火灾,文武二庙诸神像也未免劫灰,惟大士宝像独存,且大发慈悲救世为心,凌空驾云,宏施甘露,融风顿息俾焦,余民得以遗留。虽街市多被焚毁,然未死一人。大士灵验无比,平时则亦有求必应。
六、庙马食禾
白衣庵大庙内有二匹塑马,一名玉兔,一名乌龙,分别是关圣人和张桓侯的坐骑。一日雨后,二马夜间偷奔出庙,去罗家坝啃食了农夫的麦苗。次日,农夫见麦禾被偷食,涉及马蹄印至大庙,发现二马蹄沾有泥沙,咀含麦苗,遂告知和尚,便以大铁钉钉住马蹄,外用栏栅圈围。
七、神龙离归
清光绪末年,广佛寺一张姓和尚,法名净空。一日化缘归途近寺,见路旁新显小沟通向寺内,细看小沟内二条红蚯蚓蠕行,顿感不妙,疾步入寺,发现殿柱二条镂雕彩龙已不翼而飞。急呼邻里,即设法案道场,身着袈裟,一手执佛尘,一手敲木鱼,口念咒语。不几,天空“咔嚓”“咔嚓”雷声不断,二条红蚯蚓飞速撤返,净空和尚急转入殿,目睹二条镂雕彩龙已跃然殿柱之上。此时净空合掌口语”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后便以铁耙钉住龙身。而今附近六十岁上下者,均目睹龙身钉耙之状。
八、天降灵钟
唐贞观年间,我境白岩子山,一日夜间,上空忽闪灿烂霞光,光环之中有一大钟,冉冉往下而降,着地当当声巨响,乡民闻声而至,齐呼“天降灵钟,神佑我辈”。于是自捐修庙祭钟,内塑置菩萨,冠宇名“灵钟寺”,内树“福祉下民”大匾,常年香火不断。时至解放初期,寺在钟存,然一九五八年大办钢铁时,便砸“钟”“练”“钢”了。
九、英灵佑民
龙翔山下麓有一大鹏咀地,常深夜魑魅哭嚎,闹得农夫不得安宁,多有邪气附体,疾病缠身不愈,一年辛劳所得,全耗在神汉巫婆之手。然值清光绪戊子年(1888)七月,吴镇翰林(监察御史,诰授中宪大夫,赏戴花翎)落葬于此,魑魅闻风丧胆,各自归位,不再殃害农夫。此后安然无恙,平安度日。因为,吴翰林为官清正廉洁,刚直不阿,为国为民,政声鹤鸣,著于中外,魑魅畏惧。于是,农夫们常去吴翰林墓前烧香,以示感谢其英灵保佑。现在老人们还口碑相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