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通江土改纪实
作者:米贤才,来自《通江文史》
通江县,是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的重要根据地。红军北上抗日后,广大农民深受地主资产阶级的残害与剥削,终年劳动,不得温饱,直到1949年底,全县解放。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行了“清匪反霸,减租退押”运动,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阶级觉悟。为开展通江三期土地改革运动,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通江县当时共九个区,51个乡,344个村,2874个居民组,76983户,372753人,耕地面积567378亩。全县土地改革运动,参加的干部共1185人,动员群众积被投入土改运动279261人,占总人口74%。土改分两批进行。第一批为1951年11月21日开展一、二、三、四、六、八、九等七个区的土改运动,至1952年3月底结束,历时132天。第二批是在七个区土改第四步工作结束时,抽调四百名干部,组成五、六两个分团,于1952年2月8日开始,在五区(现铁溪区)、七区(平溪区、划给陕西南郑县的碑坝区在内)两区进行.至1952年4月25日结束,历时78天。
整个土地改革运动,认真贯彻执行了“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总路线。彻底完成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目的。
在土改的各步工作中,自始至终重视了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走好群众路线,发扬民主作风,不包办代替。在运动中,紧密结合生产,结合镇反,有重点、有秩序的进行工作。
一、组织领导
继巴中二期土改之后,以川北区党委、土改工作团干部为基础,抽训巴中、通江两县在职干部、农民积极分子、教师等1242人,经过集中一个月的学习后,组成通江土改工作团。工作团设总团、分团、中队、分队、工作组,总团长由龙鸣担任,副总团长王叙伍、杜国茂担任。总团部下设办公室一个,研究组一个,巡视组四个,分团四个:一分团,分团长杜国茂、吕孟(‘蒙造’合体,读音不详),下辖一、五、七三个中队,负责一、二、三区土改。二分团,分团长张立、高秦生,下辖二四两个中队,负责八、九两区土改。三分团,分团长程道远,下辖六中队,负责四区土改。四分团,分团长艾文、党效权,下辖三中队,负责六区土改。
中共通江土改工委书记由龙鸣担任,副书记由王叙伍、杜国茂担任。中队以上各级组织,均成立了党的组织,坚待实行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土改工作。
二、步骤作法
整个土改运动大体分六步进行。毛浴乡是总团部的重点乡,工作略加提前,取得经验,以指导全面。总团部办公室办了土改工作简报,每天出一期,从一期出到一百七十四期,传达上级指示和有关政策,交流外地经验,反映本地区情况等。
第一步,发动群众、整顿组织
发动群众,交待政策,整顿组织。正确建立三把刀子,树立农民政治优势,提高农民阶级觉悟。土改工作队下乡后,召开各种会议,大讲土改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清除各种不同的思想顾虑。个别串连,访贫问苦,由点到面,大手大脚,全面发动群众,了解掌握各方面的基本情况。
整顿好组织,是保证反封建斗争伟大胜利的先决条件。采取“分清是非性质、分清里外、实事求是、分别处理、团结多数、教育改造、个别清洗、逐步调整”的方针。树立了贫雇农为主的领导核心。通过逐步整顿,最后,在乡村两级农协领导成员中,贫雇农2951人,占74%强,中农及贫苦知识分子1434人,占26%弱,农会主要干部,一般都是贫雇农担任。乡村政权中,乡村组长共4664人。除中农及贫苦知识分子1222人外,其余全是贫雇农。自卫队领导成份中,乡村两级主要干部2358人,贫雇农1697人,占总数的72%强。在整顿组织中,同时壮大了组织,全县原有农协会员102460人,整顿后有139796人;自卫队员原有17999人,整顿后有20667人。
第二步,划分阶级成份
首先将政务院(今国务院),划分阶级成份的决定,反复宣传,达到家喻户晓,造成广泛的“划阶级”运动。其次是查实田土,掌握材料。查田主要是依靠贫雇农,带动广大农民群众“自报公议”、“民主评议”、“个别丈量”方式进行。在查田中对地主阶级的户数、人口、债利、占有土地及违法事实等材料充分调查掌握。对地富应没征收的财产,同时调查登记,做到心中有数。作法上,分四个步骤、两榜定案。第一步,讲阶级。切合实际,简明扼要,一个阶级一个阶级的讲,抓住重心,使人人都懂阶级,能划阶级。第二步,评阶级。提出不漏划一户地主,不错划一个农民。第三步,召开群众大会。通过阶级,出第一榜。第四步,批准阶级。地富、小土地出租者由分团部批准;农民内部成份,经群众大会通过,出第二榜定案。
划成份的次序是先划地主,次划富农、小土地出租者,后划农民内部成份,小组评定,农民大会通过定案。全县共划出地主成份4015户,占全县总户数76983户的5.2%,富农2502户,占总户数3.3%。小土地出租者1156户,占总户数1.5%。
第三步,反违法斗争
反违法斗争这步工作,是土改运动最紧张的阶段。根据上级指示,先从政治上彻底打垮敌人,后从经济上彻底缴械,并大张旗鼓镇压反革命。一是开好会议,建好组织,摸清敌情,严密部署。二是领导亲自出马,突破重点,创造经验,打开局面。三是全面展开反违法斗争,结合镇反,彻底歼灭敌人。但敌人非常狡猾,顽固抵抗,妄图垂死挣扎。如新民乡的敌人,竟公开
进行武装谋害和暴动,工作队组织人民进行了及时的镇压,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群众真正充分发动起来了,一切反革命分子难逃法网.如六区一千多群众围山,把解放两年多,一直与政府为敌的特务分子王经典抓获归案。
运动中收缴敌人各种枪炮69支、枪弹13775发,炮弹282发,刀矛、土枪等共1768件。
对地主的赔罚,依理依法,一次彻底,区别对待。守法地主不加处罚,违法者坚决赔偿。富农、小土地出租者违法,只赔不罚。
召开斗争大会,召开曾被地主恶霸致死农民的“追悼”大会、对比展览会(实物和漫画)、诉苦会,激发群众的斗志,大灭敌人的威风。
反违法斗争大会。采取对违法地主自报赔罚款不实者,诉苦组、算账组、清理组,人证物证,进行充分揭露,使敌人彻底认罪。大会斗争与小组谈判结合进行,指明出路,分化瓦解敌人。对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及坚决反对土改的犯罪分子和其它反革命分子,经核报材料批准后,由法庭公审判处。计镇压3I9人,判死缓143人,无期徒刑55人,有期徒刑311人,管制565人,教育释放173人。
赔罚款基本弄清后,由农会发给地主赔罚款通知书,法庭发给罚款判决书、赔款结算及罚款结案证。对未缴清者,继续追收。全县缴获反违法斗争果实,共计967056.21万元(旧人民币)。
第四步,没、征收
没征收工作,各地均成立了没收委员会,下设没收、登记、搬运、保管、调查等组,明确分工,紧密联系.武装队担任巡逻,监视地主活动,没收地主的五大财产(土地、耕牛、农具及多余的房屋、粮食),没收大体结束,立即进行征收工作。正确执行了保存富农经济政策。对富农出租土地的征收是保留了当地中农一般水平。小土地出租者,只征收其超过当地每人平均数的200%以上的土地。没征收田地,全县共计315349.97亩,房屋84656间,主要农具40019件,耕牛7027头,粮食46744.21市石(黄谷)。
第五步,查评分配
成立了分配组织,查评组织。查田评产,打通思想,贫雇农积极分子和干部,带头实报,民主评定普遍插签,个别抽查,开展了群众性的查田评产运动,把各种类型的田土(水、旱、土)按三等九级(上、中、下)实地评产,订出标准。如至诚乡,评订的标准为水田一亩,上等400斤,中等324斤,下等280斤;旱田一亩,上等320斤,中等280斤,下等240斤;地每亩上等320斤,中等240斤,下等200斤.
全面进行分配土地、山林、房屋、耕牛、农具、粮食、人民币的工作。在分配中坚持了三照顾,即照顾烈军属,原耕户,鳏、寡、孤、独及残废人.保证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生产资料分给贫雇农。按缺多多分,缺少少分,不缺不分的原则分配,做到公平合理,大家满意,有利生产。采取自报公议、民主评定、大会通过、出榜公布。
在分配次序上,先分土地房屋,后分耕牛农具,次分粮食、人民币(金银在银行兑换成人民币)、家具.贫雇农在土改中共分得土地142862.05亩,加上原有土地258440.35亩,平均每人占有土地1.83亩,分得的土地共占没征收的42%。分得胜利斗争果实共576374万元(旧人民币),占分配果实的82%,户平分得18.9万元。号召分配户,订出了爱国增产节约计划,保证不铺张浪费。组织领导群众,把分配到的胜利果实,全部投入生产和存一部份到银行,储蓄备荒。
第六步,巩固教育
进一步全面充分发动群众,以春耕生产、防旱抗旱为中心,紧密结合,坚决完成,复查分配,妥善解决遗留问题。颁发新土地证,调整区乡工作,办合作社,彻底清理积案与镇反,宣布管制地主,扫清战场,培养训练乡村干部、巩固组织,加强农民与乡村干部政治思想教育,认真完成建党建团计划,作好农村经济调整,统计好材料,总结好工作,把土改胜利成果牢固的巩固和扩大起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