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都市网 发表于 2019-3-14 11:36:32

[历史]巴中地级市是怎么争取到的


      作者:巴中人在三亚来自:麻辣社区

      争取建立巴中地区和撤巴中县建巴中市,是原巴中县人民多年以来的一个梦想。我所能见证的是,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原巴中县委的领导同志就开始议论和争取。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原达县地委和巴中县委的领导同志都为此做出过积极努力,奠定了一些基础。
      1992年9月26日,原巴中县委书记李开明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议,主题是研究“巴中县纪念红军入川60周年赴京汇报会”相关事宜。会议决定:由时任县委分管宣传和农业的副书记熊光林,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王永明和时任县政协主席廖栋成、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再俊、县政府副县长陈科益五位领导成员负责筹备,工作人员有时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鄢永都、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扬天礼、县民政局副局长杨开怀,同时决定抽调了负责项目筹办的工作人员。会议决定由我带队,9月30日出发去北京开展汇报会的筹备工作。

      9月29日上午,李开明书记主持县委中心组学习会议,再次研究赴京汇报会相关事宜。会议集体审看了电视专题片《革命历史名城——巴中》,提出了修改意见,对汇报项目做了最后审定。李开明书记最后强调,这次赴京纪念汇报会的主要目的,就是扩大宣传影响,争取经济项目,重点是争取建地设市。9月30日,我和先期到京做筹备工作的同志从巴中出发,下午在广元上火车,
      10月2日上午抵达北京,住进了太平路46号院巴中籍乡友陈立河提前为我们联系的兵种部招待所。当天下午,就请巴中籍在京好友海军大院的陈立淮、民政部机关的王然等一起研究会议筹备事宜。10月2日晚上,老红军徐斌、王定国和巴中籍在京乡友杨少平一起宴请我们,听取我们的汇报后,对筹备工作提出了很好建议。
      10月3日到4日,我和鄢永都召集同行到京的工作人员商量,拟请老红军代表23人、中央国家机关相关领导22人、新闻单位7人、巴中籍在京相关人士15人,共计67人出席会议,逐一列出了名单。并就请柬制作、纪念品方案、项目材料、宣传画册、会场设置、客人邀请等具体事宜,明确分工到人,分头逐项落实。
      10月5日开始,我和赴京的巴中同志开始逐人上门呈送请柬,邀请领导出席会议。我先后到了刘华清、张爱萍、吴瑞林、陈其通、洪学智、王定国、魏传统、杨国宇、徐斌、罗应怀等老红军和时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杨忠等领导同志住处,汇报情况和呈送请柬。在老红军洪学智和张文的家里,听取我的汇报后,洪学智将军语重心长地说,通南巴那个地方,我是有深厚感情的。我是通江县的女婿,可是六十多年没有回去过,也关心不够,我这个女婿也是不大称职的。老区人民当年为革命作出了那么多牺牲和贡献,现在还是贫困,我们心里很难受。可是那里有山有水有土,资源还是非常丰富。不要光等别人的支持,根本的出路要靠自己,利用好那里的资源是可以发展起来的。条件差要努力干,发展不起来,大家就要永远受穷。你们要给群众讲清这个道理,把大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改变面貌就大有希望。当然,我们也有责任呼吁,希望中央加大对老区发展的支持力度,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

      汇报会上,作者与何正文、傅崇碧、罗应怀、王定烈、王定国、胥光义、张文、何成富、肖弛、刘海清等老红军、老将军合影在老红军、北京军区原副政委罗应怀家里,罗老深切关怀地讲,通南巴是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是当务之急。经济要发展,第一靠交通,第二靠经济资源的开发,第三靠人才。没有人才不行,要从文化教育抓起,美国就是抓教育起家的。既要抓文化教育,又要抓革命传统教育。发愤图强,自力更生,要树立这个思想,遇到困难要敢于斗争。当年皮定均和我两人进巴州,许世友当团长,老百姓不了解,我们就大搞宣传,余洪远任县委书记主要抓宣传教育,克服了困难,很快就把群众发动起来了。红四方面军的将帅有1700多人,你们要通过他们去宣传和呼吁,让各方面都了解巴中,支持巴中。总后勤部副部长胥光义将军是巴中人,你们可以请他给出出点子,争取支持。我所拜访的每位老红军老将军,人人都对川陕革命老区怀着深厚的感情,对老区人民怀着无比的关爱,对老区的发展寄予莫大的希望。

      10月6日晚上,我们赴京筹备汇报会的同志一起召开了会议。由于工作需要,原定的县委常委王永明部长、陈科益副县长没有来北京,时任县委分管组织和政法的副书记张玉芳、分管农业的副县长陈良明前来北京,参加汇报会的领导工作。会议商议,汇报会于10月10日下午4点举行,地址定在丰台区鹰山公园的鹰山饭店,由我主持会议,县委副书记张玉芳汇报工作,县政协主席廖栋成和副县长陈良明负责来客的迎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再俊负责引导客人报道签到,扬天礼负责录像播放和新闻单位来客接待及新闻报道,鄢永都和杨开怀负责制药厂技改、巴师校升格、三号桥建设、巴中机场建设、广元到巴中的铁路建设等项目报告的报送,重点是建立巴中地区和巴中县撤县设市报告的报送,鄢永都和鹰山饭店的负责人负责会场布置、礼品送达和晚宴筹办,同时邀请了时任丰台区常务副区长的通江籍人士杨宗奎和时任丰台区公安分局政委的平昌籍人士夏其忠出席协助指导会议并负责安全保卫工作。通过前几天赴京的筹备组同志和巴中籍在北京工作的乡友们夜以继日的辛苦努力,
      10月10日下午会议如期召开,前来出席会议的老红军代表有:魏传统、何正文、吴瑞林、傅崇碧、陈其通、徐斌、王定国、胡奇才、胥光义、何成富、符先辉、罗应怀、张文、王定烈、孙克、肖弛、刘海清17位;前来出席会议的中央国家机关和驻京部队的领导同志代表有:杨忠、王明达、沈一之、陈干群、吴文英、郑科扬、陈耀邦、何静修、范宝骏、张美远、余定文、蒲忠义、雷洪和建设部、四川省政府驻京办事处、达县地区驻京办事处、丰台区委区政府等单位的领导同志共25人;前来出席会议的新闻单位有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的记者6人;还有巴中籍在京工作的乡友代表陈立淮、王然、谯长乾、徐传红、陈立河、杨少平、全德礼、杨成秀、魏春江、于俊道等21人。鹰山公园地属太行山余脉,地形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高差52米,原为荒山区,后经过多个部委和丰台区机关多年在此植树造林,形成千亩林区。1990年正式更名为鹰山森林公园。全是低层建筑的鹰山饭店,坐落在绿树林荫之中,环境非常幽美雅静。
      10月10日下午3点开始,邀请的老红军和其他领导及客人先后陆续来到会场。丰台区的领导说,从来没有这么多的老红军、老将军和领导来到鹰山森林公园。这个当时比较偏僻的市郊公园,充满了喜庆和热烈的氛围。仅仅一百多平方米的小会议室里,更是喜气洋洋、热情融融。一张长方形的普通会议桌,四周排列着两排共65张木质坐椅,显得分外朴实和些许紧凑。连出席会议的巴中籍朋友都只好加了木凳。就是在这样一个似乎拥挤且普通俗气的会议室里,却充满了温暖、关爱、激情和亲切。我们开始是按照现任职务把中央国家机关领导和时任38军军长张美远将军排在第一排座位的。即将参加党的十四大、后被选为十四届中央委员的原38集团军军长张美远第一个来到会场,就主动把自己的座牌放到第二排。他说,必须请老红军、老将军坐在第一排。就这样,老红军、老将军都坐在内圈第一排,中央国家机关和驻京部队的领导都主动让座,坐到第二排。时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杨忠等领导应邀出席汇报会下午4点,会议准时举行。我首先一一介绍了出席会议的老红军、老将军和各位领导。老红军洪学智先说要参加会的,后有事没能来。我在介绍张文时说她是洪学智同志夫人,她当即很风趣地补充说:“洪学智是洪学智,我是我,我也是通南巴走出来的老红军啊!”话音未落,在场的人都响起了掌声。然后,我代表巴中县委、县政府和老区人民表达了充满真情和敬意的致辞,接着张玉芳同志作工作汇报,请大家观看了《革命历史名城——巴中》的专题片,然后就请老红军和中央国家机关的领导讲话。杨忠同志当即说:“今天我们来主要是聆听老红军、老将军的指示,我们是来接受教育的,我们是来接受任务的,应该先请老红军老将军讲话啊!他们交办的事我们会后认真去办就是了。”老红军王定国接着说:“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红四方面军入川创建的,应该先请从鄂豫皖转战到通南巴的老红军先讲,大家就欢迎罗应怀同志先讲话吧!”

      在热烈的掌声中,罗应怀将军首先作了充满深情、充满关爱、充满激情的讲话。他说:“当年徐向前总指挥带领我们从陕西镇巴进入通江两河口,首先解放了通江,然后解放了巴中和南江。我们入川时候部队不到一万人,后来发展到12万多人;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这个全国第二大苏区不是他们自封的,是毛泽东主席讲的。要是没有革命老区人民的支持,哪有红军的发展壮大!60年过去了,老区还是那样落后,老区人民还是那样贫困,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就非常难过,真是对不起通南巴那里的父老乡亲。我希望今天来参加会议的中央国家机关的同志,好好帮助和支持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让老区人尽快过好日子。刚才巴中的同志汇报中提到建立巴中地区的请求就很好,希望你们考虑考虑。”

      老红军魏传统接过去说:“今天在座的同志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60年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巴中不仅是红四方面军总部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首脑机关驻地,也是川陕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而且还建立了巴中道委和巴中特别市。那时候的道委就相当于现在的地区。所以他们现在提出建立巴中地区和巴中市,是有历史渊源关系的。”
      老红军胡奇才跟着说:“通南巴地区幅员面积宽广,资源很丰富,那里的山好水好,人民更好。你们过去就是宣传不够,上面也支持不够。这次这个活动搞得好,就会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的活动今后要多开展,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通南巴,了解通南巴,才会更好的支持通南巴。在通南巴成立一个单独的地区,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川陕革命根据地腹地的革命老区,这样就有利于中央和国家集中力量进行支持和帮助,就像支持井冈山地区和延安地区那样,通南巴很快就可以发展起来的。”

      老红军陈其通激动地杵着手杖站起来说:“我就是个巴中人,我知道家乡的人民并不是懒汉懦夫,是非常勤劳朴实的,是能够吃苦耐劳的。现在还很穷,主要是那里的条件太差了。所以请你们转告父老乡亲们,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多栽树。要自力更生加快发展,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去感动‘上帝’的支持。”他十分幽默地指着坐在第二排的领导同志说,“他们就是‘上帝’,我希望‘上帝’们好好支持通南巴老区人民修路治水植树打基础,创造条件争取尽快建立巴中地区和巴中市!”陈老的讲话引起热烈掌声。老红军吴瑞林最后说:“前些年我回过巴中老家,看到那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又听了你们的汇报,看了录像片,进一步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我感谢你们为此付出的艰苦努力,对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满意。但是,家乡总体上还是贫困地区,既需要老区人民自力更生改变面貌,更需要中央和国家给予支持。那些年我们在台上掌权的时候,国家建设刚刚起步,经济也有不少困难,所以对老区的关怀和支持不够,心中时时感到愧疚。想当年老区人民送儿送女送夫送妻参加红军,送粮送菜支援红军,送药送水抬担架上前线支援我们打胜仗,10多万人参加红军,还有不少人参加地方赤卫队、童子团,还有不少人参加县乡苏维埃,基本上家家有人参加革命,绝大多数人在为革命作贡献,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剿’,万源保卫战,空山战役,嘉陵江渡江战役,牺牲了好多人啊,绝大多数都是根据地的优秀儿女啊!要是没有革命老区人民的牺牲和贡献,没有革命老区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哪有今天的红色政权啊?回想起来,我们真是欠老区人民的账太多了!”他讲到这里的时候,在座的老红军不少人都黯然泪下。他接着说:“欠账是要还的。过去我们欠了账,对不起川陕苏区人民,只好拜托你们这些现在台上掌权的人去还了。今天汇报中提到的那些需要支持的项目,希望你们带回去好好研究一下,尽可能给予支持。建立巴中地区和巴中市,这是一件大喜事,有利于对老区的集中支持帮助,有利于老区加快发展,有利于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我希望你们作为特殊情况给予关注。”时间已经到了六点半了,我主持会议也不好说不再继续发言,

      王定国老红军说:“我们这些老同志就不再讲了,请你们在座的国家机关的同志讲讲好吗?”沈一知同志接着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发言了,就请民政部范宝俊副部长代表我们做个表态吧!”在异常热烈的掌声中,范宝俊副部长深有感触地说:“今天下午,我们实际上是听了一堂很好的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啊!对于川陕革命老区,过去由于宣传不够,我们的确缺乏了解,也就缺乏支持,深深地感到惭愧和内疚。支持和帮助革命老区加快发展,为老区人民排忧解难,这是我们国家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请各位老红军、老将军、老领导放心,今天会议结束后,我们对巴中的同志提出的建立巴中地区和巴中市的请求,一定认真研究,争取尽快派人前往巴中实地考察,如果条件成熟,就抓紧按照程序办理。”他的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掌声虽然结束了,老红军、老将军和中央国家机关的领导以及在京工作的巴中乡友们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情感,对老区人民的殷切希望,对老区人民的巨大鼓舞,对老区人民的莫大关怀,永远铭刻在了老区人民的心中,促成了巴中地区和巴中撤县建市的历史性转折。
      汇报会上,作者与魏传统、吴瑞林、孙克、张美远等老红军、老将军和中央国家机关、驻京部队领导合影会后,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的王定国老红军会同原空军副司令王定烈等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建立巴中地区和巴中撤县设市的提案。1993年3月,民政部派出地名规划司原司长张文范,在省民政厅地名规划处原处长陈处长陪同下,前来达县地区和巴中县,专门考察建立巴中地区和巴中撤县建市的具体事宜。1993年5月,民政部向国务院上报了同意建立巴中地区和撤销巴中县建立巴中市的报告。1993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批准建立巴中地区和撤销巴中县建立县级巴中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巴中地级市是怎么争取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