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都市网 发表于 2019-3-14 11:35:45

[历史]白衣古镇渊源

白衣镇建制历史悠久,明代神宗甲申年(公元1644年)始建大佛殿,从清朝开始奉白衣观音慈像,故场名之兴白衣庵。清嘉庆七年(1802)至民国22年(公元1933年),属绥定府达县宝芝乡。民国24年(1935)改场为镇。民国27年(1938)改镇为联保。民国29年(1940)改联保为乡,白衣与涵水合并为涵白乡。民国32年(1943)白衣、涵水分制,仍称白衣乡,民国35年(1946)至1997年,虽经时代更替,仍兴场于白衣庵。
                                                   data/attachment/forum/2019314/1-3.jpg

由于吴氏家族在朝为官者达四十余人,而且,政声赫名,深受皇恩泽典,振采五朝五色天书暨二朝之螭玺,施予封赠赏赐,纳入皇族,赐姓格鲁吉达。家族中被诰授大夫者二十一人,尚有赏穿黄马褂者、赏戴花翎者、赐勇号者十余人。又敕授衔职者二十多人。女性中诰命一品夫人八人,夫人二人,诰命淑人、恭人、宜人者近四十人,先后敕帑建节孝牌坊六座,可谓盛极一时,荣耀空前,为白衣庵人文增光添彩。四川总督丁宝祯对此曾有“门高王榭”之赞,实不过誉。
       明崇祯甲申年(公元1644年)初建大佛殿,供奉白衣观音慈像,始称为白衣庵。清光绪甲申年(公元1884)年惨遭火焚,毁于一炬,唯白衣观音庙幸免于难。咸丰二年(1852年)吴德溥任同知使贵州,1854年任施秉县令,练团造械,1855署理安平县令,1889任遵义府知府兼知县,后任翼长总揽军事前后达30年,因抚边有功,皇帝召见,圣旨赏赐黄马褂,并赐德溥夺巴图鲁勇号,升贵州粮储道,光绪三年升任贵州按察史,署布政史,光绪六年授云南布政史。清光绪甲申年(1884年)德溥军家乡白衣古镇火焚,皇上下诏颁旨重建,准予取样皇宫,动用了州、巴两河十三年河道税银,并在各省募捐银两十万,在全国调集能工巧匠,大兴土木,耗时十年,建成了规模宏大、气象非凡的六庙三宫和庞大的吴氏宫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白衣古镇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