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南江侠医张师古
张师古,南江县关坝乡人,生于1893年,1976 年逝世。10多岁时跟师学医,后巧遇唐会昌年间的蔺道人(唐代骨伤科,医学家,撰有《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中国现存较早的骨伤科专书)传人。在正骨手法,脱臼、骨折处理等方面有较突出的贡献》,得其《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得一手高超的骨科医术,享誉十乡八里。红四方面军人川解放南江后,张师古自告奋勇免费为红四方面军受伤官兵疗伤,被称为一代侠医。1958 年,成都军区卫生处的同志来张老先生家中,带走了曾经为药箱和药瓶,陈列在家军事博物馆里面,接受众人瞻仰。
红四方面军人川前,土匪王三春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听说张师古是远近闻名的医生,猜测家中肯定富裕,于是将张师古的大孙子抢走,叫张师古拿钱赎人。他哪里知道,张师古是一个看淡钱财的人,虽然到处看病,但所收诊金并不多,所以家中并不富裕,仅仅能够养家糊口。
孙子被王三春抢走,张师古一家人慌了手脚,乱了方寸,愁眉不展,无计可施。张师古的妻子范高蓉也是女中豪杰,就在大家拿不出主意的时候,她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只身一人进入王三春匪窝,要用自己换出孙子。王三春哪是讲规矩的人,不仅不放人,还将范高蓉五花大绑起来,割去半块耳朵,派手下匪徒送到张师古家里,叫张师古“三天之内拿五百块大洋换人!”
一家人看到血淋淋的耳朵,陷入悲痛之中,哪里去找五百大洋呢?好在吉人自有天助,王三春前几天对南郑洗劫一番,国民党军队欲报一箭之仇,派出重兵立誓要剿灭王三春。王三春眼看大军压境,不得已在匆忙之中转移。在土匪转移的过程中,范高蓉瞅准机会,带着孙子偷偷逃了出来。自此,王三春好像看出张师古家中实在没有钱财,也就打消了再次绑架的念头。
红四方面军于1932 年底进入通江, 于1933 年 1月30日(农历正月初六)胜利结束鹿角垭、甑子垭战斗,守敌一路向广元方向溃逃。就在鹿角垭战斗结束时,红四方面军73师218团沿明江河而上,顺势解放了贵民关、关坝一带。红军在当地打土豪分田地,让张师古看到了红军是真正为老百姓谋福利的部队,于是主动跑到红军官兵驻地,免费为受伤红军看病。
张师古生活的关坝一带,出门就是大山,不是上坡就是下坎,陡峭的山路给老百姓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也让老百姓时常不是摔断了胳膊就是摔断了腿。那一带手脚不便的人特别多,因此张师古在蔺道人的传人处学医的时候,非常注重外伤和骨科的学习,《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背得滚瓜烂熟,运用得得心应手。在张师古的手下,不论摔伤还是砸伤,只要是断脚断手或者其他外伤,都会药到病除。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时,几乎每天都在战斗,而南江是川陕苏区的核心区域,战斗就更加激烈。战事的频繁,让红四方面军损失惨重,几乎每天都有牺牲死亡,几乎每天都有枪伤和断手断脚。伤员的增加,让红军部队医院应接不暇,时常缺医少药。而张师古不仅医术高超,而且自己的药物全都靠自己上山采,这里的深山里最不缺的就是这样的药材。因此,张师古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时候,就白天带上儿子上山采药,晚上就到红军部队驻地、红军医院为受伤的红军战土看病。有时候,张师古更是上前线为红军官兵治病。
1933 年 2月12日,田颂尧在蒋介石的一再催促下,对根据地发动“三路围攻”,开始向红军前沿阵地进行袭扰和侦察活动,掩护主力进军。18日,敌左纵队首先沿旺苍的木门向原长赤县的周家坝、马桑庙、高壁寨一线进攻,企图一举拿下长赤县西面屏障中魁山。
中魁山,位于南江县长赤镇以西3 公里,海拔800米,山顶为数十亩的平坝,极为开阔。正面和两侧都是悬崖峭壁,无路可上,地势十分险要。中魁山乃长赤西面的一个制高点,作为长赤西部屏障,在战略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红四方面军的领导陈昌浩、倪志亮、张琴秋、李先念等都亲临前线,李先念所在的11师奉命在此阻击。
在战斗中,李先念左臂被敌人子弹打伤,由于战事紧张、激烈,仅仅简单包扎后又投入战斗。等红军在中魁山达到战略目的撤退时,李先念手臂伤口感染,红肿厉害,并且已经溃烂。“红日军首长受了伤,并且还非常严重”的消息传到张师古耳朵里,张师古急得不得了,立马处理完手头的伤员,摸黑跑了50多公里赶到长池坝,亲自为李先念治疗。
在张师古十多天的精心治疗下,李先念同志的手臂一个多月后恢复如初。
1935 年上半年,红四方面军撤出南江,接应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曾经红军面前的红人成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封建地主打击、迫害的对象,受到了非人的折磨。但是,张师古一直坚信红军一定会回来,红军一定会胜利,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拒绝投降,拒绝为敌人治病。由于张师古在群众中威望很高,人缘非常好,受群众的大力保护,敌人一直不敢对张师古下死手。
好不容易熬到了1949 年2月8日,中共南江县委员会成立。南江,真正回到人民的手中,人民群众开始当家作主。新生的人民政权,百废待兴。前几年搬到县城开药铺谋生、年近六十的张师古,与县内几个医术非常好的医生联合,成立了“联合诊所”,“联合诊所”后改为“南江县卫协会”,后来在“南江县卫协会”的基础上成立城关镇医院,最后在城关镇医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南江县中医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