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民国通江银耳大王——陈利生
陈利生(1860-1945年),通江县陈河陈家坝人?本姓阎,貌丑家穷,人称“扯巴眼”,自幼过继给陈省斋为养子?省斋,利生舅父,经营有太平银耳庄和聚兴诚钱庄,为一方巨富?利生随省斋往来子渝?汉?宁?沪等地,进退于官商巨贾之间,虽未曾入学读书,而见识长于常人?宣统元年(1909年)省斋年老,利生遂独立经营?及至民国成立,生意益见兴隆,资本急遽增大,及更庄名为金利成,设号口予上海?重庆和巴中?
陈家常雇工五至七人,平时砍山?铡棒?运棒?排山?采摘?烘烤?当银耳收购集中时,就从事银耳的加工?整治?选择等工作?银耳分提装?一?二?三等若干级?提装为朵张大?颜色鲜?肉头厚,质量高的;一级虽颜色?朵张?肉头稍次于提装,但质量是好的;二级是朵张较小,肉头较薄?颜色稍次的;三级为天雨连绵时采摘,烘烤不及时,或过时采摘,颜色为黄中带黑的?
陈利生经营银耳商业,很注重质量?耳脚处的黑色斑痕;一律用花剪剪去,颜色不好的,发胀,用杠炭或檩木椅炭再次烘烤?挑选时,严格按照级别规定,决不允许以劣代优,以次充好?在包装时,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工人就要受到处罚,轻则扣工价,重则辞退?为了把好银耳的质量关,陈利生常常“坐镇”包装房,亲自检查督促,发现分级不明,以次充好的,立即纠正?整治就绪,按级用铁皮桶装箱?小箱五斤,大箱三十斤?装好后用锡焊接,外部再用麻布包裹,才贴商标,以免受潮,陈利生既注意质量,也重视包装?
那时军阀混战,土匪遍地,陈被土匪抢劫了两次?甲子年(1924年)正月初一,土匪孙杰从空山坝带领一伙匪徒到栋家坝拉走陈的儿子陈元江,到万源石窝场,陈耗资数千元,其子才回了家?戊寅年(1938年)四月初二,大土匪王三春派一伙人从南江到陈家坝,拉走陈妻屈氏,因解送银元不及时,王三春下令处决“票子“?陈又花了很大一笔银,陈屈氏才死里逃生?从陈家坝运银耳到上海的途中,又数次遭抢劫?鉴此,从陈家坝运银耳出外,要请求地方民团或县上武装护送?一次一排或一连人?
从通江陈家坝将银耳运往上海有三条路:一由湖北襄阳经汉口转上海,一由巴中经南充?重庆转上海,一由绥定经万县转上海?三条路以重庆到上海走得最多?每次运银耳五,六百或一千斤?“陈利生经营银耳业,正是通江银耳在国际市场上赫赫有名的时候?“金利成”商行银耳,在国际市场上独占鳌头,外国人到上海买“通江银耳”,又多来“金利成”?通江银耳驰名世界,由此而起?
那时候银耳系自然生长,产量低,年产银耳不过三?四千斤?通江银耳以朵张大,肉头厚,胶质重,营养丰富出名,既是高档食品又是名贵药材,具滋阴补肾?化痰润肺,医治虚痨咳嗽等功能?通江银耳通过“金利成”商行运往上海的有一半以上,再由上海运往欧美?南洋群岛及世界各国,在陈家坝提装银耳80元一斤;一级60-70元;二级50-60元;三级40-50元?上海提装120元,一级90-100元,?二级70-80元,,三级60-70元?“金利成”商行经营银耳业一年可获利一万余元?银耳出售后,一是购买布匹和日杂运回通江,一是兑款到巴中?陈利生常派人到巴中取款,生意的淡季,一月一次,旺季一月二至三次?一次两人,背银元二千枚?
陈利生经营银耳获巨资后,喜作有益于地方或群众的福利事业?民国九年(1920年)陈从上海回通江经巴中,恰逢旱灾,饿殍载道,百业凋敝,巴中商界发起募捐,支援灾民?陈为巨商,闻名遐迩?巴中商界意欲要他捐款一百元,恐数目过大,不乐施?商会会长说:‘久慕芳名,望助一臂之力?陈问:“多少”商会会长试求一百元,陈笑道:“巴中与通江共山共水,亲如手足,贵县受灾,也是敝县不幸,一百元太少,写一千二百元吧!”商会会长喜出望外,笑容满面地说:“先生的疏财仗义,实在令人钦佩?”陈利生乐于济灾,在巴中传为佳话?“金利成”商号在巴中的声望更高?
陈家坝街上贾土林年纪小,家里穷,端一个小簸簸在街上卖针头麻线?一天陈利生见了他说:“那娃儿,到五爷这里开个条子,去巴中取钱,多购几样杂货,摆个摊摊嘛!”临走时还说:“我既借给你钱,就不望马上还,啥时有啥时还,不会催逼的?”在陈利生的资助下,贾士林摆起了杂货摊子?巴中清江渡杨柱芳到陈家坝想做生意却没有本钱,在街上闲耍?陈利生借款一百元,让陈仕芳做布匹生意,两年后,资本扩大到五百多元?大秤杆子陈东林收购银耳资金不足,陈利生借给三百元,几年后,资金扩充到了一千多元?在陈利生的扶持下,陈家坝的小商小贩的生意越做越大,不少人渐渐富裕起来?街上商业兴旺,馆子十多家,匹头?杂货店二十多家?外地不少人到这里来做生意?成都帮的经营金圈?玉圈,金耳环?金簪子?小刀?小剪子;保宁帮的经营白糖蒸馍?纸烟?绵烟?醋;重庆帮的经营豆片?头绳?瓜皮帽?双凉鞋;营山帮的经营窄布?油炸豆腐;渠县帮的桔子广柑堆满街?即使深夜,街上也可吃到饮食,天才麻麻亮,各家铺门就开了,卖小吃的发出一声声叫喊?由于陈利生大力扶持小商贩,从这时起,陈家坝被誉为“小上海”?
通江文化教育较为落后,那时全县仅有高等小学-堂七所?鉴此,,陈利生就在陈家坝创办第八高等小学堂,自任董事长,委陈禄安为经理?校址为一斜坡坟地,要夷为平地,须从一里之外运来石料,砌一道高一丈六尺,长十二丈四尺韵清缝石墙,工程浩大?学校从1921年动工,至1926年竣工?其间陈利生每天早饭后到工地天黑才回家,以便督促工人和解决建校中的具体困难?
该校建房四幢?正面一幢坐东向西,十一个排扇?有教室四个,寝室七个,系整个建筑的主体,中间有一人高的石狮三对,柱头立于狮背,甚为壮观?南面为女生院,教室四个,办公室一个,寝室四个,寝室可宿女生四十多人?北面一幢,教室二个,寝室四个,大厅一个,平时作饭厅,集会为礼堂,可容三百多人?三幢房子成品字形,均为一楼一底?整个建筑的布局别致,既有宫殿建筑的典雅,又有西洋建筑的潇洒,系当时上海盛行的一种式样?设计师为上海人?另建厨房一幢,与饭厅相傍,设有储米库,储柴厢房?校侧修操场一个,宽五丈,长三十六丈,为学生锻炼身体之用?总共耗银元七千多元?
教室和寝室上装嵌着从上海运来的玻璃,有红?绿?黄?蓝?紫各色?每当旭日临窗,可谓五彩缤纷?门前溪水泻玉,校内鲜花吐芳,风景宜人,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学生三百多,分六个班,学生来自涪阳?新场?青峪?板桥?平溪?回龙以及现属南江的白院寺?土墙坪?木老坝?瓦室坝?赵家沟?范家山等地?该校毕业的学生遍布通江?南江?
民国三十一年利生病逝,死时家中空囊,卖了巴中商号的房子,才将遗体安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