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骨科女医生代妙英
同治四年春,通江安仁里新店子谭家河,李枝映接了一个三寸金莲的姑娘,在群众中引起了一片议论:有的说,那样小的脚,接来干啥啊。有的说,不要小看,那姑娘眉清目秀,文质彬彬,说不定有用头啦!有的说,鲜花插在牛粪上,有用也不大。接来的这个姑娘叫代妙英,陕西城固县人,李枝映是农民。
俗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正是这样。兰大顺闹汉中,三年未栽秧,汉中平原饿殍载道,家家断炊,处处吃人肉。李枝映、李枝高兄弟俩背两背灰面(即面粉)到汉中。一天黄昏,从城固到沙河坎,看见一个手提竹篮掏野菜的姑娘,鹄形菜色,样子十分憔悴。两人灰面还未出售完,李枝映说:“这一回卖钱已经不少了,出门人干点好事,有吉神保佑,可以平安回家,把贝篓的灰面撮一点给她吧!”李枝高说:“三天就能回家,除路上吃用外,都给她吧。”李枝映将二十多斤灰面送与这个姑娘。丰年玉,荒年谷。那时粮食比金子贵。汉中城里一碗灰面,值一碗麻钱。这样大方的生意人,代妙英看见的还是第一次。代的父母因没吃的,饿得瘦骨嶙嶙,卧床不起。二十斤灰面救了父母性命。当打听到李枝映还是一个光棍汉时,就同意与他订婚,并一行到四川。翻越大巴山二百一十里山路,小脚的代妙英行路困难。李枝映就用背灰面的贝篓,背她翻巴山。
从平原地方到大山区,对代妙英来说,是一考验。衣、食、住,行、劳动,各方面都不习惯,在平原长大的姑娘从未爬过山坡,可是到了半山坡的谭家河,出门不是上山,就是下山,没有平路可走,在平原不管搬运什么,都是挑,在大山区,全是背;在平原,妇女料理家务,很少参加田间劳动,在大山区,妇女成了主要劳力,在平原,全是吃大米,在大山区,到谭家河三天,丈夫叫煮饭,不知道包谷米咱个煮,吃了生饭。暗地里,代妙英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啊,有志气的人,善于学习,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一切从头学起。学爬山坡,学砍柴,学背水,学背粪,学用锄头挖地,学煮饭,学推磨。一颗芥子,掉在那里,就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代妙英这颗弃子,命运驱使她落到了大山区的谭家河,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她会砍柴了,会背水了,会用锄头挖坡地了,会推磨了,会煮包谷米米饭了。过去嘲笑她的,现在夸奖她,说:“不要看她脚小,走路比兔子还快。”
李枝映家中兄弟五人,老大李枝富,老二李枝高,老四李枝和,老么李枝元,李枝映居三。代妙英是遇事抱吃亏态度,干活在前,吃饭在后。一家和睦。父亲李博文,年七十三岁。一次,李博文到阴河坝上面的白岩洞去捕猎獾猪,不慎从二十多丈的陡岩滚了下来,不是腊篾草鞋耳子挂住降香藤,早就没命了。即使这样,伤形也十分严重,头顶骨损伤,汤碗口大的陷坑内鲜血长流。李博文滚岩,对河挖包谷地的农民看见,将消息传李家。老大老二闻讯赶来抬回老人。放在铺里,只有出来的气,没进去的气。缺医少药的山区,请医生比上天难。四处去人,没有结果。不是说不在家,就是说钱少了。一家人急得团团转,想不出办法来。平时不多说话,也不爱笑的代妙英,脸上挂了笑影,磨房推包谷,与李枝元的女人摆龙门阵,嘻嘻哈哈,笑声连天。从来与女人红起脸说过话的李枝映,批评起代妙英来了,说:“爹的伤形那样重,不快快打主意抢救,还嘻嘻哈哈的,安的啥子心啊!”代妙英不慌不忙说:“此处就是桃园洞,何须别处求神仙啊”李枝元的女人说:“三嫂既说这活,想必得行,就找她吧!”带着惊疑神情的李枝映双眼盯着代妙英,说:“难道你会……?”李枝元的女人说:“平时跟三嫂在山林砍柴,割草,看见这窝草,就说好呀好,看见那窝苗就说妙呀妙呀,恐怕,会医。”李枝映还是疑惑未解,说:“你从未说过,我不……”代妙英说:“那就试一试吧!”
原来代妙英在娘家学了多年的外科,她的师父就是姑爹王代容,是一个著名的骨科医生。从小采草药到太白山,拜长老和尚为师。在城固是著名外科医生。一次武考,王代容看见一匹马跑起来,脚一蹶一蹶的,明白这只马脚有病。用刀砍了那只马腿。这可闯了大祸。县大老爷认为他有意破坏考试,将他收了监,并准备问斩。审讯时,王满不在乎的说:“那有什么,接起来就行了。”县大老爷说:“暂把他放了,接不起来再审问。”王将马脚接好,敷上药,两三天就好了,赛跑时,比以前跑得快,腿也不蹶了。县大老爷大吃一惊,把王代容当神医,从此在城固汉中一带负有盛名。根据传统的惯例,像王代容这样的医生,一辈只传一个,而且只教男的,不教女的。王代容无子,代妙英的父亲只一独女,王代容不得不教代妙英,兼之妙英聪慧灵敏,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在兰大顺未闹汉中前,她就是一个有名的骨科医生,兰大顺闹汉中,她参加了这一斗争,怕父母受株连,而离开家乡。
与李枝映结婚后,虽然没有向任何人说过她会医的事。但在三年多时间的劳动中,对大巴山地区的草药,进行了详细地调查了解:知道那些药,生长在那里,那些药治什么伤。她认为大巴山的草药与太白山有相似的地方,主要是种类多,差不多满山遍野都是药。她想,在这里,开展业务,一定有希望。但人生地不熟,黄泥巴脚杆的丈夫,虽然对她关心备至,体贴入微,但不知道她会行医。多么想有一个打开局面的机会啊!已经三年了,找不到这样一个机会,心里不免有些苦闷,焦急。所以脸上很少有笑影。父亲滚岩,伤势严重,给家里带来痛苦,给她带来希望,怎么不笑呢?
回到屋里,用水把父亲头部血污洗尽,反复查看伤口,根据经验判断,既然头顶骨破碎,里面必然有碎骨,需要一把钳子才能排出。平时没有准备就以扎鞋底的针钳来代替,深入伤口内,将碎骨排除,又把陷下去的头顶骨,用钳子轻轻扶起来,合好榫。由于平时对草药有详细调查,否到几分钟,就采来了。一部分为虫类,用量上,离不开一个“七’,如地鳖七只,满天飞七只,还有很多小虫,用火炕干捣成粉末,混入草药内,敷在伤口上。代妙英治伤,很注意受伤的时间和部位,用的药量也与受伤的时间、部位有关。早上头部受伤不好医,晚上脚部受伤不好医,由于受伤时间和部位不同,用药上有加有减。李博文头部受伤在下午,虽然伤重,代妙英认为可以治好。敷上药,二十一天全愈。李博文神志清醒,照常到白岩洞捕猎獾猪、獐麂、兔鹿,山羊等,直活到八十七岁才寿终正寝。这自然是以后的事了。
医好了李博文的严重外伤,从此,代妙英的骨科驰名于简池、什字、朱垭、钢溪、长坪等远近数百里,请的人一天天多了。脚小行路困难,有钱人家,请来轿子,她就坐轿。贫苦人,考虑别人经济困难,就柱着拐棍走。路远了,要赶时间,就让人背。如果请医生的人,不能背,就叫丈夫用背篓背。有时丈夫不愿意,她说,“过去你背我翻大巴山都行,今天就不行?快快快,救人要紧。”边说边笑,那个黄泥巴脚杆的丈夫也笑了。虽然儿子已经两岁多了,还像初婚的情人。
有一种密方叫阴符,用三指宽五寸长的白布,经过秘密处治,火化吞服,对治疗妇科病有特效。鞠家坝李喜春的女人怀孕,不慎跌跤,腹剧痛,胎儿停止蠕动,向代求医。给阴符三道,叫倾倒一升三碗黄豆于地,吞服阴符后,命孕妇跪地上一颗一颗将黄豆从地上捻起。遵照嘱咐,孕妇跪地半天,把黄豆捻完,肚痛减轻,胎儿慢慢开始蠕动了。生下小儿叫李银和,就是现在李忠金的爷爷。此子生下,检查脐带,有一断痕。据说孕妇跌跤断了脐带,就是用上述方法接起的。说来虽然神妙,其实也有一些道理,不是无稽之说。
代妙英教徒弟要求严格,凡向她学医的,在出师时,要向她跪地盟誓,不忘恩负义,不干损坏天理的事。大徒弟李同春,医术高,是通江东二区著名骨科医生。泥溪场豪绅李芹芳与张成孝发生纠纷,李命恶棍毒打张成孝,脚杆碎折。张以大银三锭求李同春治伤,医一周,大有好转。李芹芳闻讯大惊,说:“活了张成孝,我就无立身之地了。”亲到李同春家密谋,说:“你我一家人,一笔难写李字,帮了我的忙,也是为你好,墙倒往外推嘛”李芹芳表示只要弄死张;愿以六锭大银为酬。白花花的大银蒙住了李同春的眼,用反药使张成孝已经愈合的骨折,再次断裂。恶血迸流,剧痛难忍,张成孝死。代妙英听到后,气愤填膺,骂李同春忘恩负义,违背了自己的誓言,叫他行医就此终止。不久李同春患神经病,没人再请他看病了。群众说:“是师父咒了的”。
代妙英教亲生子李全春,常以李同春事为戒,说:“医家以济世活人为本,为得浅而损害天理,一定没有好下场。”李全春严遵母敦,足迹踏遍深溪狭谷、高山老林,不管远近的人请,他都去,穷苦人家,分文不取。享年八十八岁,行医七十年,家庭穷困。代妙英的孙子,1933年参加红军,长征途中,打腊子口,英勇牺牲。重孙李怀泽继承祖母遗志,以骨科闻名于铁溪永安等地。l981年7月,铁溪酒厂工人鲜代伍拾酒桶不慎堕落,碎断脚杆,流血不止。抬铁溪医院,医生说:“不能治,生命不能担保。”酒厂领导人请李怀泽到医院,李说:“不截除也可治好。”铁溪医生说:“出了问题,要负责。”李笑了笑说:“要我负责就负责嘛”医生要李签字,李就签了字。通过精心治疗,鲜代伍的脚杆愈后,与往常一样,仍然可以干重体力劳动。
代妙英到大巴山行医三十五年,她这个平坝地区的姑娘,像一粒种子在山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直到现在还放出芳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