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都市网 发表于 2019-3-14 11:14:45

[人物]军史志上可查的通江籍西路红军


      来自:http://www.mala.cn/thread-7797919-1-1.html,真实性不做论证,请谨慎参考。

      张树德,1919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通江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3年1月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历经无数次革命战争的洗礼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锻炼,从通讯员到副班长、班长、排长。1936年秋,随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粮少衣单、弹缺药乏的极端艰难的情况下,转战千里,鏖战河西,曾在战斗中两次负伤,几经周折,辗转到新疆,终于回到了革命队伍的怀抱。抗日战争时期回到延安,194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延安工业局机器厂任技术工人、动力组长等职,荣获劳动和学习模范称号各一次。1946年2月奔赴华北,任张家口烟草公司机电科副科长。此后又奉命到东北,先后担任大连市公安局摩托队队长、旅大公安总局警察大队副大队长、大连汽车学校教育处副主任。在平津战役前后,任解放军战车一师作教科副科长、战车二团参谋长、第一战车编练基地技术处处长、华北军区装甲兵技术部副部长、第二坦克学校技术处代处长、军委装甲兵技术部修理处第二处长、广州军区装甲兵部技术处处长等职。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各一枚。1958年11月转业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历任电工所工厂厂长、0305工厂副厂长、声学所办公室主任、副所长等职,于1982年12月离休。 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6月9日8时10分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黄作军,1916午5月25日出生,四川省通江县沙溪区盐井乡大良城村人。化名熊天仁,邢天仁。1933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在红四方面军第12师34团1营当战士、通讯员。1934年7月调该团政治处任青年干事并代理敌军工作队长,以后又任排长。1937年4月5日因祁连山梨园口战斗失败被俘。后由马步芳部把被俘人员编为补充团,经西安办事处交涉,该团被送回西安办事处,后到延安。到陕北后被分配到八路军第115师教导大队学习。结业后被留教导大队任区队长。1940年在教导大队任队长。1942年8月以后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旅3团参谋长,鲁南第1地委独立营营长、地委常委,鲁南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地委常委,运河支队副支队长,后编成第18团任副团长、团长,鲁南第10师30团团长,第3纵队7师21团团长、第7师副参谋长,豫皖苏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18军53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大学第8分校校长、党委书记,第53师副师长、师长,四川省南充军分区司令员,温江军分区司令员,四川省军区顾问,后根据军委命令批准离休。享受正军级待遇。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和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91年10月2日逝世。

      吴清香,女,1922年生于四川通江。1933年参加红四方面军,主要在文工团工作。参加过长征,会宁会师后随西路军西征,曾担任妇女独立团班长。西路军失败后被俘,被赏给了国民党军官的看门人为妻,丈夫死后改嫁。文革时期受到冲击。目前在兰州安度晚年。

      李春林,1918年7月8日生,四川通江县沙溪乡后槽理村人。曾用名李理林。1933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10师30团(后为第263团)战士、通信员、班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二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和西路军艰苦作战。抗日战争时期,在新疆新兵营一大队学汽车装甲车。1940年3月,回延安后任总部机要处和中央机要局及山西八路军办事处译电员,朝鲜义勇军司令部机要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机要处股长、后勤部警卫团副团长、汽车学校副校长、汽车团团长。参加了三下江南、攻打四平、辽沈、平津战役和进军西北、西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汽车第1团团长、运输部车辆管理处处长,华北军区装甲兵技术部副部长、部长、技术副司令员,军委装甲兵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刘鹏旭,1913年8月生,四川通江县火炬乡人。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战士、作战股长、作战科长、作战处长、团参谋长、旅参谋长、分区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西路军艰苦作战,百团大战,上党、平汉战役等。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2月22日在洛阳逝世,享年88岁。
      王明礼,1916年6月生,四川通江县涪阳镇四村人。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分队长、副排长、排长、侦察科员、锄奸干事、营特派员、团副特派员、锄奸股长、营副政治教导员、政治教导员、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华东军区空军后勤部长、空4军副参谋长、南京空军副参谋长、副参谋长兼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南京军区空军顾问(副兵团职)等职。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西路军艰苦作战,以及日照、苔县、金塘岛战斗和济南、莱芜、孟良固、鲁南、洛阳、开封、淮海、渡江、舟山等战役。1955年空军大校。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空军010) 因病于2007年2月25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熊国炳:(1902-1960)四川通江人。原名熊庆南。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少年时就参加劳动。长大成家后以往返山区贩卖山梨、山货谋生。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后,积极参加革命工作,任乡赤卫军队长、乡苏维埃政府主席。1933年1月因工作成绩显著,受到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人的表彰,任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委员。2月初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选为中共川陕省委委员、常务委员。2月中旬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成立,被推选为主席。同年8月和次年12月连续被选为第二、三届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他工作积极,深入群众。参与领导建立、巩固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主持发展农业和工业生产,加强根据地各项建设,支援红四方面军进行反“围攻”作战和进攻战役。1935年5月率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机关人员随红军长征,调任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部长。同年冬任西北联邦政府副主席。1936年1月成立四川省苏维埃政府,任主席。6月后随红二、四方面军继续长征北上,任总供给部经理处处长、总政治部群众工作部科长等职。同年10月参加会宁三大主力会师后,奉命编入西路军。11月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参加艰苦卓绝的西征战役。1937年3月任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西路军惨遭失败后,随毕占云支队东返。途中遭国民党军包围,突围时被俘。保守机密,被当成伙夫释放。带着严重伤病沿途乞讨,辗转行至甘肃酒泉屯升乡九家窑,得到张姓农民收留和帮助。化名张炳南,后去酒泉城为人帮工并安家。1946年全家迁到玉门油矿,做工谋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向当地人民政府如实填写了参加革命的登记表,得到政府的救济。1960年10月底,因病在酒泉逝世。

      何光辉,1917年9月生,四川通江至诚乡何家湾村人。1933年2月参加红军,193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副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武陟县武装部长、安阳军分区副司令员、安阳地区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1960年9月任河南省周口军分区副司令员。行政11级。1970年离休。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1980年12月9日逝世。

      余定礼,1921年生,四川通江县杨桔乡双河村人。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89师公务员、战士、通信员、宣传干事、警卫排副排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及西路军艰苦作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新疆新兵营学习,1941年回到延安,任军委2局报务员、台长、政治指导员、组织科副科长、学员队班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总后车船部修理处组织科长,总后车船部船管处副处长、处长、车船部副部长。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总后06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物]军史志上可查的通江籍西路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