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民国南江县长龙德渊事略(上部分)
作者:陈科理,本文来自1987年的一本旧书,仅供参考。
前言
远的不说,民国年间,历任南邑县令者何多?人们对其大部不是摇头,使是怒目。县长中数谢吾最为贪婪,他卖官索贿,垄断食盐欺行霸市,人称之为盐贩子县长,臭名昭著。谢办生日之际,正直乡绅张西赓予之书一寿联云:“哪管鹤吹风声,纵当盐贩无非利己;虽送豹皮银耳,那是乡长甘愿谢吾。”这幅对联广泛传于民间它对谢吾县长的政绩真可谓总结精辟,入木三分。
相比之下,南江还是有刚正不阿,受人称颂,众口皆碑的好县长,其中之最就是龙德渊,他一九四一年赴南就职,一九四六年离任,是南江任职期最长的一个县长,龙一上台即宣传抗日,不提FANGONG,根据南江实情,主张兴利除弊,与南江历任县长超然不同,则是他励耕耘,重教育,不贪财色,拒殉私情,不畏强暴,讲求认真。敢于惩贪吏,禁烟赌,剿土匪,除公害。作奸犯科者大多被其监禁,杀了一些恶棍土豪,社会安宁,百姓满意,其从政之举与GCD颇有相同之处,所以南江人民至今还以为龙德渊是地下党员。自古以来,清官准当;龙德渊从政南邑并非一帆风顺,尤是冒着生命之危。首先是地方势力同南江特委会勾结,不断对龙设置障碍,施加压力,竞以“异党涉嫌”连续向上密告,企图一举将龙从政治舞台上推倒,后见省政府批复:“此人无问题”。特委会秘书朱太元一伙的政治阴谋对其毫无办法,更加嫉妒,又策划乘其不备,暗下毒手。龙德渊以正压邪,对这种小人行险。明无惧色,暗有提防,平时化装出巡,去向莫测。奉调离任时,深夜绕道,越出重围,过了上两地界才脱离险境。龙德渊并不是人们猜想的共产党人。从旁证实,此人显属军统,但又与二陈〔陈立夫,陈果夫)关系非同一般,又象中统,据其学历和工作经历分析,很可能中统军统,二者皆然。正因为如此,他才把特委会朱太元一直不在目瞧。这里尤应特别指出,看一个人不能单凭参加什么组织或任过何种职务来衡量其是否优劣,言行一贯才是检验功过的标准。龙德渊是国民党委任的县长,正值抗日救亡,他在南江无私无畏地办了不少有益于人民的事,这种精神具实可贵,应该不违民意,对这样的县长作为高尚厉史人物予以肯定,以励前裕后。
应当说明,无论过去和现在,我对龙德渊其人其事都不了解,既无档可查,资料亦无可搜集,仅凭有关人士回忆和民间传说编写了这分事略,俨然残缺,难免谬误,敬希健在而又了解龙德渊的诸位长者,及时提供补充修改的资料或意见,我便再笔.对此不胜感激。
一九八七年九月
一、简历
龙德渊,字力行,大学文化,江苏省高邮县人.从事文化教育的岁月,任过南京中学实验小学主任教员,高邮县第三小学校长,教育委员,巨容县教育局学校教育股主任,江苏省立大港乡教育实验区编辑,战区中心小学教员第七服务团第三大队队长,社教推行区主任,四川省教育厅督学职。后去中央政治学校高科班就学,一九四一年三月,四川省政府委派其为南江县县长。
二、生活方式
龙乃只身赴南就职,时年约三十岁,未带家眷,亦未透露其有无妻室儿女。常讳女性,避人说非.南江金库三个女职员,她们很想巴结,故作媚态,多次邀龙打麻将,龙推之再再,可是官怕三请,后来也去同她们打过麻将,但只是星期六晚上取乐,并非作赌。为了激起龙的麻将兴趣,三个女职员却故意予之放牌,龙看出故技,反而乏味,打上几牌,玩了就走,尽管如此,还是有人说他交往金色女人(指金库女职员),这是偏见,实情并非如此。后来金库故作媚态的那个女人贪污,被龙德渊抓进了监狱.龙的卧室简洁,盖布被,点油灯,无奢侈摆设,接待客人一概在大办公室。龙属中等身材,常穿土布灰色中山服,不作介绍,谁也看不出他是县长。他的礼服则是青色织贡尼制成中山式上下装,单着此衣,显得孤傲,又动员军法室书记官李定廉照作一套,与其同穿,免人注目。龙不吃烟,也不饮酒,室内有一铜水烟袋,但不常吃。常用普通饭菜,不去任何家作客,就是南江李蜀华、梁愉舒、梁树极、程魁等头面人物宴请,也只在其请单上自己名字脚下亲书一个“谢”字,表示不去。凡上面政界来了大人物,必须设宴以待者,自己掏钱办一两席,亲点政府有关职员入席作陪。但也请过一次客,一九四五年,事务主任李佐卿透露了龙的生日,消息一旦传开,各界人士都要来恭贺龙的‘蟠桃盛会”。龙德渊从未办过生日,更无任何准备,忽闻众公赴贺,实觉惊奇,便与政府要员商讨对策,龙执意不办生日,大家苦口相劝:“生日都嘲出去了,县长就是不请不办,人家也要来的,总不便让客人饿着肚皮走。平日宴请县长的友人不少,虽然一律谢绝,也应礼尚往来才好,不如趁此机会,聊具肴酒,来者入席,不来者不请、这就叫顺水推舟,县长以为如何?”龙仍然束手无策,照大家的意见办吧,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于是,自己付款,请人筹办,共坐十二席客,拒收寿礼。县城两个街民和下院寺一和尚送来匾龙对此满意,收作书艺品保存之。龙无论晚间何时就寝,早上都得按时起床出晨操、精力充沛.星期六晚饭后和星期天,龙带着警卫员,请李定廉向导出游,遍游城周围山塞及寺庙,猜其本意,准是熟悉南江地利人和等情,不会是览风光而消遣,他每到一处,即邀有识之士、僧尼和长老攀谈,主要是谈经论道,盘径问俗,吟诗作对等,形式不拘,因人而异,若遇贤达者重用之。龙一次到西佛山同一些人士谈笑风生,偶出一对:“西佛山前观万户”,众人沉思未应,李定廉说:“根据北面山形,我联一句,太欠工稳,请县长雅正。”龙忙间:“怎样对的,快说快说。”李对;“北城顶上览群峰:”龙连声叫绝.当即委李定廉为军法室书记官。保国民学校教员李启民教书有方,成绩卓著。龙将其提为长赤中心小学校长。他看了长赤青杠梁一副对联写得工稳,听说是保长龙某写的,便委龙为县政府科员。可是龙并无真才实学,无从事事,方知考核有误,劝其卸职回家了。龙首先对南邑各地山峰、地形地物、风土人情作实地观察,试图掌握实情,用人施政、治理南江。
三、工作方法
龙德渊一上台很注重培用人才,但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对政府所属职员熟悉之后,拟出一套治理办法。首先要大家振作精神.团结一心,致力工作。他知道职员中有烟、赌、嫖等不良习气,编出一首《早起歌》教唱,每天清早由他敦促点名,然后唱歌早操,凡政府所属科室人员都必须按时起床去操场听点,点名不到者,个别谈话:二次不到者,便条通知;三次不到者,当面串斥:三次以上误操者,给予记过处分。军法承审员赵美仕有贪污而又偷吃大烟,早上贪眠误操,龙当场叫去谈话,赵觉内疚,日后再不敢误卯。大家即以赵美仕为鉴戒。这样持之以恒,貌似“清规戒律’,实为强化身体素质,改变不良习气,提高办事效率的良方。他还亲自制定了《南江县政府办事细则》、《南江县征收人员守则》、《南江县公教人员守则》等规章,内容既切实又可行,公教人员守则中即规定:“人人健全,事事彻底、时时紧张,层层负责。”这在当时确实是具体的,行之有效的。
人要振作精神,总得有一根牢固的精神支柱.龙德渊一精神支往是什么呢?他信仰三民主义自是不言而喻,但儒学对其亦是刻骨铭心,从其兴办的“读书会”即有充分批露。读书会讲义是他亲自编写的,油印发给政府每个职员,其内容大部属于孔孟论政,曾国藩言行录摘次之。每周星期六下午集体读书,他亲自辅讲,学员可以发问,必要时由他抽问,问谁谁答,对答投机者表彰,回答不畅者,点他人补充,力求动之以情,晓之以义。学至一二年,来一次论文比赛,以职业为题,以怎祥揍好本职工作而论,或文言或自话不拘。他将所有论文逐份批阅,大家看,民主评,择善而升,土地呈报训练员遥孟常一篇文言文写得颇有份量,龙对其赞不绝口,将其提拔为教育科三等科员.以资奖励.龙对上下班要求甚严,他就在大办公室办公。为便于清点,职员座位都贴上名字,对缺勤.及时查明,决不放任。龙亲笔书出两幅单条,精裱悬于大办公室正中,文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只问耕耘”.正堂“法庭”匾下两端,龙又书出时联:“有冤当伸,无理莫讼!爱民如子,嫉恶如仇”这些对联十分醒目,文简意洁.海如谆谆。
龙德洲爱民有三件典型事,广为流传。一是无论在大街或路上遇着百姓喊冤,龙都亲自接状,略问情由,嘱其按约定时间到县政府听候处理。按状告情节,亲批有关科局办理,并示如期办好。就是到县政府直接求见县长的冤氏,龙也不辞不拒,尽是彬彬有礼地接到大办公室,递予清茶一杯,问明事由,及时批办。二是一九四二年出巡长赤乡,正对民众演说之际,突然来一农夫跪地喊冤,龙深知来者不善,演说暂停,问及情由,农夫说:“长赤街上常七老爷家粪坑满了,命我把粪水替他担走,路过常家堂屋时浪出一些粪水,常以为不吉利,把我打得遍体是伤.……话音未落,龙已怒涌心头,便叫乡长把打人凶手叫来。来的凶手不是别人,正是常七老爷,龙问:“你是常七老爷?’常答:“小民姓常,别人喊的七老爷”。龙知道其人其事,也不再问,便当众训斥:姓常的,你的粪坑满了水,自己不会劳动,却要老百姓替你担出去,反而毒打老百姓,真是欺人太甚,你打人,可能没有领教过挨打的味道,今天我请你也尝尝这种滋味吧!先命常规规矩矩躺在地上,再命两人照着常的臀部及大胯打鸳鸯扁担,直至两胯打烂为止。却说喊冤的农夫,虽打了赢了官司,但见常七老爷被打得死去活来,又觉惹了大祸,吓得魂不附体,早已溜出会场避而远之了。这个常七老爷当众吃了他一生意想不到的皮肉之苦,羞愧难当,速送往付家坝亲戚家治伤,三日后,伤势愈重,不治身死。三是兴马坎街上一些街霸常放敞猪,遍街猪粪,竟无人过问,惹得赶场百姓憎恨极了。龙巡视此地,群众有怨声,实地有观察,他立即打了禁放敞猪的招呼,但未奏效。龙便派人请来杀猪匠,令其将兴马街上敞放的大小猪只一律就地宰杀,并责成养猪户给屠户酬金,街霸们听说是龙县长禁令,谁也不敢咳半声嗽,忙付屠猪费,最怕再惹得县长改处罚金.街道放敞猪乃是一件区区小事,何劳县长大驾?可是龙德渊眼里却放不过这样的小事,虽然凭他几句话就办了,恰恰是及民众之所及的大事,所以很快传开,颂扬至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