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明代嘉靖朝忠臣烈士杨继盛
杨继盛(1516-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谥忠愍,明代著名谏臣。祖籍四川南江县九龙场(今属旺苍县),明正德11年(1516年)生于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其母早亡,其父另娶,生活孤苦,白天放牛,十三岁始入学。举乡试,卒业国子监,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颇得颂声,召改兵部员外郎。一、生平经历
时西部蒙古族鞑靼俺答部南侵,大将军仇鸾率军迎战,一败涂地。仇鸾请开马市,向鞑靼俺答屈辱求和。杨继盛以十不可五大谬上疏谏阻,竟为仇鸾及把持朝政的严嵩诬陷而下狱遭贬。死劾严嵩,列举严嵩十大罪五奸,因参劫咸宁侯仇鸯辱国入狱,贬狄道典史。鸯死,复出任刑部员外郎,兵部武选司。但终因朝政昏暗,再次被诬下狱,备受严刑摧残。
他在诏狱期间,曾接受了廷杖一百的处罚。一位同僚实在看不下去了,他托人送给杨继盛一副蛇胆,告诉他:用此物可以止痛。 然而杨继盛再次表现了他的无畏与勇气:
“我杨椒山(杨继盛号椒山)自己有胆,用不着这个!”
廷杖打折了他的腿骨,腿肉被打掉,一片血肉模糊,已经昏迷的杨继盛被拖回了牢房,没有人给他包扎,在蝇虫滋生,肮脏阴冷的空气中,他的伤口开始恶化感染。
在诏狱,杨继盛干出了一件耸人听闻、挑战人类极限的事情。
廷杖之后的一个深夜,十分安静地坐在诏狱一角,他叫来狱卒让狱卒为其掌上油灯,狱卒走到牢房门前顿时瞳孔收缩,因为他看到了一幕让他永生难忘的恐怖画面:杨继盛低着头,手中拿着一片破碎碗片,聚精会神地刮着腿上的肉,那里已经感染腐烂了。他没有麻药,也不用铁环,更没有塞嘴的白毛巾,只是带着一副平静的表情,不停地刮着腐肉,碗片并不锋利,腐肉也不易割断,这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然而杨继盛没有发出一点声音。狱卒的手开始颤抖,内心陷入的无比的恐慌,双脚如被钉在原地动弹不得。而杨继盛此时幽幽地说:“不要动,我看不清楚了。”
他平静的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只求一死。
嘉靖34年(1555),杨继盛依然在狱中顽强地坚持着,这一年,严嵩终于达到了他的目的——除掉这个动摇自己权位的人。世宗下诏将杨继盛处死。
10月27日,杨继盛被害于北京市刑场,年仅40岁。人们听说杨继盛要处斩,四城百姓蜂拥赶到西市,为杨继盛送行。沿街人山人海,哭声震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天昏地暗。杨继盛临刑,神态安详,昂首挺胸,视死如归,当众放声吟诵绝命诗(临刑诗):
(一)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
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
(二)天王自圣明,制度高千古;
平生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在这一天,严嵩在他的府邸里欢庆自己的胜利,而嘉靖依然在西苑继续着他的修道事业。
在这一天,杨继盛用他的死向全天下人揭示了严嵩的真面目,之前威风八面,不可一世的严党就此走上灭亡之路,因为有这样一句古话——众怒难犯。
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父子被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徐阶等人斗倒。明穆宗登基后,为前朝冤案大臣平反,杨继盛是第一人,并追赠为太常少卿。
二、社会影响
隆庆二年,直隶监察御史郝杰,在保定民众的强烈要求下,上奏穆宗:“保定府是杨继盛的故乡,本地官吏和百姓请为杨继盛立祠,以做永久的纪念,请求批准。”皇帝很快批准,并定名为“旌忠”祠。
杨公祠建于金线胡同,正殿三间,正中塑杨继盛像,正殿两旁各建碑亭一座,亭内各竖一碑,一碑刻杨继盛劾仇鸾的《罢马市疏》,一碑刻《劾严嵩疏》。清顺治十三年,将清世祖福临御制文两篇刻碑立于祠内。杨公祠大门外有一牌坊 ,写有“表”,祠后另一牌坊写“旌忠坊”。
金线胡同杨公祠建成后三十三年,人们认为此处风水欠佳,于是又在皇华馆街建了第二座杨公祠(即旌忠祠),院中立有大学士孙承宗撰写的《旌忠祠碑记》,前门有“昭代忠臣坊”一座。清康熙十年重修时,又增“成仁坊”一座。
民间将杨继盛供为北京城隍爷,是继文天祥又一个城隍爷。
三、作品
遗著有《杨忠愍文集》、《谕妻谕儿卷》(现藏于河北容城县档案馆,为“纸本,纵31公分,横43.5公分,楷书,字径约1.3公分”,至今保存完好。通览全篇,约3000余字,一笔不苟,句读清晰,有些疑难字还加了音注,可见杨继盛虽面临死亡,仍从容不迫,毫无激烈仓皇气象。数百年后的今天读来,仍可从其平静而情真意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从容。)
四、遗嘱及家训
父椒山,谕应尾、应箕两儿:
人须要立志。初时立志为君子,后来多有变为小人的;若初时不先立下一个定志,则中无定向,便无所不为,便为天下之小人,众人皆贱恶你。你发愤立志要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人都敬重你,故我要你第一先立起志气来。
心为人一身之主,如树之根,如果之蒂,最不可先坏了心。心里若是存天理、存公道,则行出来便都是好事,便是君子这边的人。心里若存的是人欲、是枯,蒂坏则果落。故我要你休把心坏了。
心以思为职,或独坐时,或夜深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这是好念?是恶念?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若是恶念,便禁止勿思。方行一事,则思之以为此事合天理不合天理?若是合天理便行,若是不合天理便止而勿行。不可为分毫违心害理之事,则上天必保护你,鬼神必加佑你。否则天地鬼神必不容你。
你读书若中举、中进士,思我之苦,不做官也是。若是做官,必须正直忠厚,赤心随分报国。固不可效我之狂愚,亦不可因我为忠受祸,遂改心易行,懈了为善之志,惹人父贤子不肖之诮。
我若不在,你母是个最正直不偏心的人。你两个要孝顺她,凡事依她。不可说你母向那个儿子,不向那个儿子;向那个媳妇,不向那个媳妇。要着她生一些儿气,便是不孝。不但天诛你,我在九泉之下也摆布你。你两个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当和好到老,不可各积私财,致起争端;不可因言语差错,小事差池,更面红面赤。应箕性暴些,应尾自幼晓得他性儿的,看我面皮,若有些冲撞,担待他罢。应箕敬你哥哥要十分小心,合敬我一般的敬才是。若你哥计较你些儿,你便自家跪拜与他陪礼。他若十分恼不解,你便央及你哥相好的朋友劝他,不可他恼了,你就不让他。你大伯这样无情的摆布我,我还敬他,是你眼见的,你待你哥要学我才好。应尾媳妇是儒家女,应箕媳妇是官家女,此最难处。应尾要教道你媳妇,爱弟妻如亲妹,不可因她是官宦人家女,便气不过,生猜忌之心。应箕要教导你媳妇,敬嫂嫂如亲姐,衣服首饰休穿戴十分好的,你嫂嫂见了,口虽不言,心里便有几分不耐烦,嫌隙自此生矣。四季衣服每遇出入,妯娌两个是一样的,兄弟两个也是一样的。每吃饭,你两个同你母一处吃,两个媳妇一处吃,不可各人合各人媳妇自己房里吃,久则就生恶了。你两个不拘有天来大恼,要私下请众亲戚讲和,切记不可告之于官。若是一人先告,后告者把这手卷送至于官。先告者即是不孝,官府必重治他。央及你两个好歹与我长些志气。再预告问官老先生,若见此卷,幸谅我苦情,教我二子,再三劝诱使争而复和。则我九泉之下,必有衔结之报。你堂兄燕雄、燕豪、燕杰、燕贤,都是知好歹的人。虽在我身上冷淡,却不干他事。俗语云:“好时是他人,恶时是家人。”你两个要敬他、让他,祖产分有未均处,他若是爱便宜,也让他罢。切记休要争竞,自有旁人话短长也。
你两个年幼,恐油滑人见了,便要哄诱你。或请你吃饭,或诱你赌博,或以心爱之物送你,或以美色诱你,一入他圈套,便吃他亏。不惟荡尽家业,且弄你成不得人。若是有这样人哄你,便想我的话来识破他。合你好,是不好的意思,便远了他。拣着老成忠厚肯读书、肯学好的人,你就与他肝胆相交,语言必信,逐日与他相处,你自然成个好人,不入下流也。
读书,见一件好事,则便思量我将来必定要行;见一件不好的事,则便思量我将来必定要戒;见一个好人,则思量我将来必要合他一般;见一个不好的人,则思量我将来切休要学他,则心地自然光明正大,行事自然不会苟且,便为天下第一等人矣。
习举业只是要多记多作,四书本经记文一千篇,读论一百篇,策一百问,表五十道,判语八十条。有余功则读五经白文。好古文读一百篇,每日作文一篇,每月作论三篇,策二问,切记不可一日无师傅。无师傅,则无严惮、无稽考,虽十分用功,终是疏散,以自在故也。又必须择好师,如一师不惬意,即辞了另寻,不可因循迁延,致误学业。又必择好朋友,日日会讲切磋,则举业不患其不成矣。
居家之要:第一要内外界限严谨。女子十岁以上不可使出中门,男子十岁以上不可使入中门;外面妇人虽至亲,不可使其常来行走,恐说谈是非,致一家不和,又防其为奸盗之媒也,只依照我行便是。院墙要极高,上面必以棘针缘的周密,少有缺坏,务要追究来历。如夏间淋雨,院墙倒塌,必实时修起;如雨天不便,亦实时加上寨篱,不可迁延日月,庶止奸盗之原。酒肉麫果油盐酱菜,必总收一库房;五谷粮食,必总收一仓房。当家之人掌其锁钥,家人不得偷盗。衣服要朴素,房屋休高大,饮食使用要俭约。休要见人家穿好衣服便要做,住好房屋便要盖,使好家活便要买,此致穷之道也。若用度少有不足,便算计可费多少,即卖田产补完,切记不可揭债。若揭债,则日日行利,累的债深,穷的便快。戒之戒之!田地四顷有余,够你两个种了,不可贪心。见好田土又买。盖地多则门必高,粮差必多,恐至负累,受县官之气也。
与人相处之道:第一要谦下诚实。同干事则勿避劳苦,同饮食则勿贪甘美,同行走则勿择好路,同睡寝则勿占床席。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容人,勿使人容我;宁吃人亏,勿使人吃我亏;宁受人气,勿使人受我气。人有恩于我,则终身不忘;人有怨于我,则实时丢过;见人之善,则对人称扬不已;闻人之过,则绝口不对人言。人有向你说某人感你之恩,则云他有恩于我,我无恩于他,则感恩者闻之,其感益深;有人向你说某人恼你、谤你,则云他与我平日最相好,岂有恼我、谤我之理?则恼我、谤我者闻之,其怨即解。人之胜似你,则敬重之,不可有傲忌之心;人之不如你,则谦待之,不可有轻贱之意。又与人相交,久而益密。则行之邦家,可无怨矣。
我一母同胞见在者四人,你大伯二姑四姑及我。大伯有四个好子,且家道富实,不必你忧。你二姑四姑俱贫穷,要你时常看顾她,你敬她合敬我一般。至于你五姑六姑,亦不可视之如路人也。户族中人有饥寒者,不能葬者,不能嫁娶者,要你量力周济,不可忘一本之念,漠然不关于心。我们系诗礼士夫之家,冠婚丧祭,必照家礼行。你若不知,当问之于人,不可随俗苟且,庶子孙有所观法。你姐是你同胞的人,她日后若富贵便罢,若是穷,你两个要老实供给照顾她。你娘要与他东西,你两个休要违阻,若是有些违阻,不但失兄弟之情,且使你娘生气,又为不友,又为不孝,记之记之。
复奏本已上,恐本下急,仓卒之间,灯下写此。殊欠伦序,然居家做人之道尽在是矣。拿去你娘看后,做一个布袋装盛,放在我灵前桌上。每月初一十五,合家大小灵前拜祭了,把这手卷从头至尾念一遍,合家听着,虽有紧事,也休废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