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都市网 发表于 2019-3-14 09:01:07

[人物]历代通江进士(共十名)简介

      历代通江共有进士10名,其中宋代2名,明代4名,清朝4名。

      一、何炎寅(宋)

      四川通江长胜乡(今瓦室镇)人。 南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甲戍中进士,其著述卓有时誉。著有《何炎寅集》,收入《四库全书· 蜀中广记》卷九十九((明)曹学佺 撰)、著作记第九、集部。

      何炎寅用离骚体有感于建于壁山的公安祠,为祭祀宋资政大学士、四安抚使安炳建留笔诗云:

      “山如壁兮水秀深,秋叶烂兮圣鹿鸣。祈公福兮愈炽荣,大庇中海兮慰生平。”

      何炎寅还留有赞颂诺水河的诗文,诗曰:

      “百里渃水路途遥,荒山野岭人烟少,

      唯有‘草街’三几户,供与行人来歇脚。”

      写出了诺水河上游古老的碑坝(原属通江辖地1954年划归陕西。)“草街子”在宋代时的荒凉之状。

      二、向士壁(?-1261)

      字君玉,壁州(今四川通江县)人,(原籍常州)南宋名将。绍定四年壬辰科中进士(1232),官至大理卿直龙图阁。元兵南下,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向士壁率兵赴援。士壁屡立战功,升任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元兵围城,士壁聚力固守,力战退之。不久又升任兵部侍郎兼转运使,后因奸相贾似道妒忌其功,被诬告下狱。向士壁在狱中力呼:“苍天啊!奸贼当道,国家将亡,你睁眼看看吧!”死后,贾似道没收其家产。

      据向氏家谱记载:“一位忠臣名将竟冤死獄中。为避诛族之祸,夫人杜氏于1263年扶柩入川,在通江大钟山(唱歌乡)下小羊坪选穴安葬(有碑志为凭)。子孙就近安家,始有向氏入籍四川。”故士壁虽原籍常州,但巳迁入川、且下葬于通江,说他是通江籍进士也并不牵强:                              

      三、赵伯贵(明)

      永乐二年甲申科(1404)中进士,长胜乡(今瓦室镇)人

      四、陈凤(明)

      字文瑞,成化五年(1469)乙丑科中进士,任刑部主事。(陈凤因居住通巴边界之地,其辖地多有变化,故巴中县志,通江县均称为本藉进士,(实为通江县藉。)

      五、向翀(明)

      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科中进士,三合乡人。曾仼如皋知县,巡按山东,广东道监察御史。

      向翀于1520年卒,享年七十有五,邑列“四贤”以祀。

      六、向允贤

      本名胤贤,因避讳改名允贤。(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丁酉科中进士,麻石镇人。历任慈溪知县,南京主事,陕西布政使。

      七、李钟峨

      兴隆乡人。(1661~1749),字雪原,号芝鹿,康熙四十二年(1703)任贵州仁怀教谕,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进士。主编了《盛京志》、《保宁府志》、《通江县志》等。

      八、朱昱

      朱昱,大兴乡人。字又旦,(清)乾隆十年(1745)乙丑科中进士,历任陕西华阳,山东禹城,河南商县知县。著有<又旦诗集>,1738年(戊午)与兄朱舒、父朱绍颜父子三人同科中举。

      曾宦游山东、河南、陕西,晚年隐居桑梓,在穿云洞旁“一品桥畔”筑宅。自题“碧涧清泉”以明志,过着朴素清淡的生活。朱昱曾为穿云涧撰联:

      “洞古穿云,一枝杨柳洒甘露,非南海即南海,观此地凤鸣虎穴,慈云瑞霭,青云得路;潭深曲水,数丈长虹度众生,不西湖却西湖,翼他年鱼跳龙门,河水清涟,伴水登科”。

      九、李其纲

      兴隆乡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丁未科中进士。一生隐民不士,终老讲席。

      十、向玉轩

      崇祯十八学士之一的。生于通江县梓潼乡澌水溪,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进士。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授行人司行人,后改吏部给事中、进兵部右给事中。次年,任山东乡试正考官。后授兵部都给事中。顺治二年(1645年),改户部左给事中。次年,升吏部都给事中。顺治十年(1653年),弃官归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物]历代通江进士(共十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