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锋芒毕露的赵斌
赵斌,1902年出生,通江县新场坝人。父亲经营面食小业,家庭困难,小时在舅父蔡孟侯私馆读书,性聪明。民国七年高小毕业,想继续深造,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要他经营小生意,他不愿意。赵从小就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在新场高小学校的挑头上大书“当今之世,舍我者其谁也。写毕就与四个同学私自到保宁考入联中。没有经济来源,就东拨西借,在学校过着极困难的生活。读书年余,实在没法撑持,退学回家自修。民十三年,二十一师四十二旅八十四团驻防通江,团长王纲欲扩充实力,办军事讲习所,赵到该所肄业,与他一起学习的,有杨特夫(通江城人),黄芝泉(两河口人),向衡平(麻啄石人)三人在地方上都有一定的势力,毕业后,杨特夫在县城任团防局队长,黄芝泉任罗家河坝团练,向衡平也有事做。惟独赵在新场坝无立身之地。赵父在地方上是挨整的对象,赵为此而羞愧更为找不到职业而苦闷。对这样的社会,心怀不满。—次,到麻啄石拜访向衡平,谈及此事,不禁泪水潸然而下。向对赵的处境深表同情,表示愿意拿一笔钱,让他赴外求学。在向的资助下,赵到了南充,恰逢川军二师师长王缵绪办教导队,正在招收学员,赵考入了该队,结业后,留师部当差遣,赵提笔成文,出口成章,有办事才能,多智谋、有勇气,敢作敢为,并写一手好毛笔字。受到王缵绪的赏识。工作年余,黄埔军官学校到四川招生,由王缵绪推荐,进黄埔军官学校读书(七期)。毕业后回二师任参谋处处长。抗日战争期间,王缵绪任二十九集团军军长,赵任少将参谋长。后王任四川省主席,赵任四川省政府秘书长。
红军入川,新场、涪阳及通江地主豪绅流窜成都,向赵求援,拒不接见,说:“我打烂账时没入认得,现在就认得了?”惟有老朋友向衡平到成都,待以上宾之礼。恩人到了,郊迎十里。介绍向任成都税警营营长。
王缵绪贪恋酒色,整天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疏于政务。省政府的大小事件,多由赵处理,这个从小就抱着“当今之世,舍我者其谁也”的赵斌,认为是自己发挥才干的时候了,想依仗王缵绪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业,拚命工作,忘记疲倦。军阀混战的峭烟还未熄灭,独木难支。赵欲来一番整顿以挽腐败之风,对专县官员,进行了大撤换。因此,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有些人暗到成都告状。赵是王缵绪一手培植起来的,视为左右手,十分信任,对控告置之不理。控告的人碰了一鼻子灰,更加对赵不满,得到王缵绪重用的赵斌,更加大力阔斧处理内外一切事务。对赵不满的人,在王缵绪的儿子王泽俊处进行挑拨离间,说:“赵斌名为秘书长,实际上操了省政府的大权,架空了省主席。于是王泽俊对赵不满。又有人说赵与王泽俊的女人发生不正当关系,王更不满,起了暗杀之心。
1939年正月初七日,赵从四川省政府公余回寓,路过孟家巷被刺,急送医院抢救,赵还勉强能言,要求与王缵绪面谈。王赴医院,赵说:“为推行你的政令,我得罪了不少人,乃有今天之事,我死而无悔,但要惩办凶手。王当时表示一定要捉拿凶手归案,加以重惩,可是赵死后,烟消云散,理也不理。
赵死后,在四川省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知名人士与国民党将领不少人送輓联。其中有这样的輓联,“锋芒毕露原非福,不遭人嫉是庸才”王泽俊是怎样刺杀他的,不得而知。不过,从赵在新场坝高小挑头上的题字,与追悼人送的輓联可以看出,他确实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死时38岁。赵死后,向衡平辞去成都税警营营长,将赵的尸体送新场坝安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