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民国通江商会会长王鉴武
王鉴武名作铭,别号多文,巴中清江区王家梁人;父正常,母任氏,务农为业,自产微薄,还租地耕种,于一八九一年五月初五生,有姐三人。自幼好学,在私塾曾读“四书五经”,十六岁,便能任民间私塾教员。志愿深造,奈家境清寒,无力培育,十八岁即随叔父贩布往陕南经商,途遇土匪、抢劫一空,前途堪忧,乃廪陈父母,辞家从武,以“鉴武”报考“靖军”巴中军校,获得名标榜首,始就武学。受训毕业,曾在防区军阀潘文华部队历任排连长,又曾任梁山县军法官职,继任范绍增部三十五团军需官。于一九三五年到通江,时年四十四岁,亲眼看到军陶混战,戎马生涯,继艰辛又违背人民意愿,遂辞职留居通江经商。虽属军人,然贯好文墨字画。为适应当时通江抗战的需要,在书院街开一纸货文具铺,并雇工匠兼营裱褙业务,商号命名“复通祥”,又见城关医药缺乏,本着济世活人,便利群众,开一中药铺,聘请名医坐堂诊断,药物亦颇齐全,算是城关第一家药铺,名“保元堂”。王鉴武自立足于通江商场,,摒弃军阀部队作风,。豁达善处,与县绅协调,同商入团结。县政府振兴市场秩序,健全群众组织,被推任为县商会会长,嗣又被选为县参议员。
通江县商会成立,设于书院街蒲家公馆(现药材公司处),也就是“复通祥”办公室。自负责商会后,在通江地下党肖中鼎的启迪下,热心致志于通江商业发展,健全各行商业组织,是年先后成立了“铁业公会”(理事长杨辉如),“木业同业公会”(理事长李锡昌),“白耳业同业公司”(理事长司明璋);“民船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苟忠德);194年接着还成立了弹花和轧花业同业公会(理事长严绍陵)。
此外还联系各方面商场,开展经商活动,发动城郊人力组织搬运货物,解决交通困难。每逢关期,经济窘迫,就主动向社会人士组织活动资金,扶持小本商人,、维持商场信誉,并逐步引进外地工业品,促进物资交流,使城关市容日新,各场镇商业亦渐活跃。
昔晏子“善与人交,久而近之”,王鉴武有这样一个风度,他和各阶层人士俱能融合,从不生怨,平易近人,好‘善乐施。凡有困难的求他,必有一定的关注,即对乞丐亦予以衣食接济。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亦同样宴请,于是善誉传播遐迩。有一次商人张坤三到南充进货返程,经沙泥坪遇土匪,押送人员灵机应变,佯称是王会长的货物,得到侥幸脱险,未遭匪抢。此件事可见王鉴武的威望。
民国二十五年通江遭旱灾饥荒。王赈救贫困,凡最穷的人到保元堂药铺抓药,多不收钱,同时民国政府正执行“六个禁烟计划”,普遍勒民戒烟。王鉴武曾聘请药剂师制造戒烟丸,无偿赠与瘾民,劝其自动戒烟脱瘾,避免法狱强迫勒戒。
民国二十六年春,城关李姓十四岁孤儿“永娃子”因生活无靠,年荒饿极,入室偷吃,被许昌玉擒获,绳绑柱上,街上一齐拥看,有米绍武之妻,吸水烟,火落在永娃身上,烧起了疤痰。-米绍武、杨继明、杨先升等观看时,曾出口骂此子不才,该打死,这本是口头语。殊解去后,逾几日|永娃”死了。,李普泽站出来当尸亲主;向县府起诉,告许昌玉,米绍武、杨继明,杨先升(级三)打死了“永娃子”,时在县长张君仲任内。县府派警将被告等抓去关押,以打死人命论罪。王鉴武见义勇为,主动出面证明:永娃子确是饿死,被告者并未打人,遂饬共罚洋一百元作赈济款(由小街子刘汉钦煮浠饭救济饥民)释放结案,使杨先升等未受枉法。
民国二十六年(1937)人民生活饥荒,民间各地发现绥死人的现象。县政府曾提倡筹集赈款,各地派人煮稀饭救济饥民。王鉴武乐捐食米五石,作为煮稀饭救济饥民,又对城内吃不起饭的人家,每人送米拾斤。平日凡有穷人来到他的门前乞讨者,都给钱给米。
民国二十七年上半年度,通江最名贵特产“银耳”有奸商意图牟取暴利,将成功的银耳加工烤制,浆沙添假,运到上海,中外商人竞相购买。殊一齐发觉,此次银耳不同于以.往,大为警觉,引起上海一场暴风雨般的反对。消息反馈回县,商会彻底清查当事人,按规矩处理,曾在城厢和有关场镇张贴取消浆沙银耳,纠正商业不正之风的标语,继又以真正的上好银耳运到上海,证明浆沙银耳是个别人所为,保持了通江银耳的声誉。
克己奉公,仗义疏财。商会的办公费用由自己商业所得开支,从未向各行商人筹取。
过去国民党军队,常有脱逃的,凡有慕名王鉴武,是旧军官前来求助的,商会一定解决临时食宿问题,并资助路费。
城关遇有民事纠纷,主动牵不需索的原则下,从中调解息事,避免诉讼。
为了活跃城关商业,曾派胡和林到渠县三汇挑回铜元,活跃市场资金。
裱背铺工人李义盛解雇,工资结算付清后生活困难,另赠银元六十枚资助李义盛,促成李白已经营裱褙铺,维持家庭生活。
民国三十二年(1943)王鉴武因患喉癌,就医成都“存仁医院”(今华西医科大学附设五官科医院)两次手术治疗回县休养,终因病情严重,于同年十二月十九日逝世,享年五十二岁。
(作者:向北平 1986年8月)
页:
[1]